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名家论坛

牛有成与我校学子话农业

2014-04-25     浏览(44)     (0)

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牛有成在校园名家论坛上与师生分享了对农业的认识和思考。他认为农业不仅是人们生存的基础,还直接关乎幸福指数,农大在这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同时,他还介绍了都市型现代农业产生的条件和价值。校长柯炳生对此表示赞赏。





  本报讯4月1日晚,应党委书记姜沛民之邀,北京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牛有成做客我校名家论坛,与师生畅谈他对农业的认识和思考。
  自1971年参加工作以来,牛有成就与农业结下缘分。他曾在北京顺义平各庄乡、市委农工委等部门任职,在北京市副市长任上又分管农业工作。他说,长期从事农村工作,我对“三农”产生了深厚感情。
  结合生动的实例,牛有成阐述了农业在他心中的定义:农业不仅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而且直接关乎幸福指数。他说,对于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农业的重要性更不言而喻。而如今,人们的需要不仅仅是吃饱,还要吃好才行,农大在这方面承担着重要使命。他介绍,北京人均GDP已超过15000美元,每逢节假日接触大自然、接触农业的机会,成为衡量幸福的重要指标之一。
  “农业还如良师益友”,牛有成还以四季变化阐述“什么是自然规律”、以时令更替传达 “发展要讲节奏”、以生物的多样性反映 “事物也是多样性的”,畅谈了农业带给自己工作与人生方面的思考与启迪。
  结合北京市近年来的农业发展,牛有成向学子介绍了都市型现代农业。他认为,“处于大城市周边”、“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消费多样性”是都市型现代农业产生的条件。同时,有别于传统农业,这一农业形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再单一指向农民增收,而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满足农民增收为落脚点。都市型现代农业的价值,体现在以生产功能满足消费、以生活功能诠释乡愁,以及以生态功能传承文化。
  牛有成认为,农业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在市场和宏观调控“两只手”之外,农业正成为“第三只手”,虽然不能决定GDP增长的速度,却在控制增长的长度。
  牛有成还就发挥专业优势、国家农业方针政策等畅谈了自己的看法,鼓励同学们学好知识、掌握方法、了解社会,同时专注努力,为我国农业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校长柯炳生主持论坛,他说牛有成常委以浅显易懂的语言、用生动的例子阐述了积累多年的农业认知,使得这场名家论坛更似一堂饱含哲学思维的农业文明课程。 (闻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