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聊城大学2014年度科学技术优秀成果奖

2014-07-01     浏览(78)     (0)

  根据聊大校发[2013]1号文有关规定,经项目组申报、学院推荐、专家组评审、校学术委员会审定、公示等环节,从申报的71项成果中评选出43项获奖成果。其中团队优秀成果奖2项,优秀专利奖2项,自然科学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8项,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级3项,技术发明三等级1项,特等奖空缺。
  聊城大学科学技术优秀成果奖共设特等奖、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团队优秀成果奖、优秀专利奖。对申报条件做出了明确要求,其中自然科学奖要求研究主题明确、成果内涵一致的论文组;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优秀专利奖的成果注重取得的经济效益;团队优秀成果奖一般应由3人(含)以上的团队,有长期的实质性合作,研究主题或方向明确,符合学校和学院重点支持的研究领域或方向,团队成员都有署名第一位的成果,且成果内涵一致。特等奖不需单独申报,从评出的一等奖项目中择优遴选,其标准为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促进科学技术发展中有重大贡献;或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中,取得重大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团队优秀成果奖成果名称: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及生物分子模拟研究团队成员:王蕾、李海波、徐树玲、刘继锋所在单位:化学化工学院成果简介:
  发展了一种在单根碳纤维表面电化学沉积ZnO纳米结构的方法,研究了ZnO纳米结构晶面与电化学发光光谱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了氧化石墨分离方法及其与形貌相关的电化学性能,相关研究论文在近7个月时间内被下载800多次。利用量子化学方法研究了有机药物分子与内酰胺酶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抗流感药物Oseltamivir的代谢机理。
  参评成果:SCI1区1篇,2区3篇,3区1篇,4区1篇。
  成果名称:压电陶瓷高性能化研究团队成员:初瑞清、徐志军、杜鹃、李伟、付鹏所在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果简介:
  针对无铅压电陶瓷体系压电活性较低,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采用掺杂改性、构建固溶体等探索提高无铅压电陶瓷性能的方法及其机理。研究发现:(1)采用稀土元素掺杂影响晶格常数,从而影响畴转向,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2)采用稀土元素掺杂后,也可通过成分诱导相变,使其成分在某一范围内,无铅压电陶瓷材料存在两相共存现象,提高了材料的综合性能;(3)采用不同体系无铅压电陶瓷固溶方式构建新型无铅压电陶瓷,当固溶比率在某一范围时,会出现类似准同型相界现象,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性能。
  参评成果:SCI2区3篇,3区1篇,4区1篇。
  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成果名称:李群分析及其在偏微分方程中的应用研究完成人:刘汉泽所在单位:数学科学学院成果简介:
  本项目以李群分析为主要工具,研究了偏微分方程的对称(点对称与广义对称)、对称约化及精确解,同时,对基于对称的方程的可积性也进行了研究。研究的内容包括非线性的偏微分方程、变系数方程、分数阶方程以及差分离散系统等。
  参评成果:SCI2区3篇,4区1篇,EI1篇。
  成果名称:AFe2O4-和TiO2-石墨烯新型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完成人:张大凤、蒲锡鹏、苏昌华、邵鑫所在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果简介:
  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是人类面临的两大难题,利用催化剂降解有机污染物,达到治理污水的目的,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在所用的光催化剂常为纳米级,由于颗粒小,所以很难从体系中分离出来,纳米颗粒易团聚,也直接影响着其对有机染料的光催化效果。针对这两个问题,他们提出了燃烧法和两相水热法,制备了石墨烯基二氧化钛和具有优异磁分离AFe2O4-石墨烯新型复合光催化材料。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对有机染料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利用外磁场可以有效地把光催化材料从体系中分离出来,还进一步地研究了制备因素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并提出了合理的光催化机理。
  参评成果:SCI2区4篇。
  成果名称:塔里木河流域治理的生态效应完成人:陈永金、刘加珍所在单位:环境与规划学院成果简介:
  为拯救塔里木河下游濒临崩溃的生态系统,2000年起国家水利部联合新疆人民政府实施了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工程在塔里木河中游地区是通过修建输水堤防,抑制河道洪水漫溢增加向下游输水水量;下游地区主要通过从博斯腾湖调水以及塔里木河中上游来水补充地下水,满足植被基本生长的需要。本成果基于长期生态、水文监测资料的整理,分析塔里木河中游输水堤防的修建对堤防外水文过程和生态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堤防修建后中游地区地下水埋深增加、水质恶化、物种多样性随埋深增加和矿化度的升高而降低,同时距堤防远处和近处的水文连接发生重大变化。塔里木河下游经过长期输水,水位和水质有了明显提升和改善,但一旦输水停止,地下水位、水质下降,物种多样性降低,表明下游生态系统尚没有自我维持能力,只有恢复塔里木河下游河道断流前的行洪环境,生态系统才拥有自我更新自维持能力。
  参评成果:SCI3区1篇,CSCD2篇。
  成果名称:基于DNA、蛋白质骨架结构构建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完成人:岳巧丽、刘继锋、王蕾、李海波、徐树玲所在单位:化学化工学院成果简介:
  利用DNA富G序列可以形成四链体结构,组装金纳米颗粒形成FRET体系,用于DNA序列的识别;利用DNA的T碱基能与Hg2+形成T-Hg-T配合结构的特性,组装磁性纳米材料,分别采用共振光散射和荧光偏振等技术,对实际样品中Hg2+的含量进行检测;利用牛血清白蛋白为稳定剂合成具有红色荧光的金纳米簇,成功用于NO2-的检测。
  参评成果:SCI1区1篇,2区1篇,3区1篇,4区1篇。
  成果名称:新型无机-有机杂化固-固相变储能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储热性能研究完成人:邸友莹、卢冬飞、张立君、钟文文、窦建民所在单位:化学化工学院成果简介:
  本项目合成了系列无机-有机杂化类相变储能材料,测定了晶体结构,用绝热量热法测定了它们的低温热容,得到其相变温度、相变焓和相变熵等重要结果,用溶解反应量热法测定其溶解焓,用匹查理论计算出无限稀释摩尔溶解焓、晶格能和离子水化焓等结果。这些结果对于此类化合物的应用开发和相关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参评成果:SCI1区1篇,2区4篇。
  成果名称:铝电解电容器用高比容电极材料的制备技术和耐蚀性研究完成人:班朝磊、邵鑫、王长征、王利平、杜鹃、黄宝旭所在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果简介:
  本研究成果从多个方面改善大容量超高储能密度电容器材料的制备科学、集成技术和服役特性。
  应用电解扩面腐蚀技术在铝电解电容器用阳极铝箔表面制备出蜂窝状微米-纳米尺寸多孔结构,增大了阳极箔比表面积和比电容。应用电解沉积-热处理-阳极氧化技术在铝电解电容器用阳极铝箔表面制备出高介电常数复合阳极氧化膜作为介电层,提高了阳极箔比电容。应用等离子放电技术在镁-铝基体表面制备出金刚石薄膜材料,提高镁-铝基体合金的耐蚀性。
  参评成果:SCI3区3篇,4区1篇,EI1篇。优秀专利奖专利名称:一种钛酸钡钙-锆钛酸钡-锡钛酸钡三元系无铅压电陶瓷及其制备工艺申请人:李伟、徐志军、初瑞清、付鹏、李艳、倪俊杰所在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取得经济效益:转让费2.5万元。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熏烤、烧烤食品的铝箔烧烤袋申请人:班朝磊、邵鑫、李文智、蒲锡鹏、王长征、马杰所在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取得经济效益:转让费 (股权形式)125万元。(科技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