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重读——马晓腾个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展览由宋晓霞研究员担任学术主持,青年策展人汤宇策划,主要呈现了油画系马晓腾副教授自2007年以来关于“记忆重读”的创作作品20余件。展览持续至5月27日。
从当年毕业作品《鲁迅之死》对历史与人文精神的关注,到后来一批带有语言摹仿印迹的人物绘画对表现主义心理结构的呈现,再到关于“重读”系列作品,马晓腾用直接、朴素的方式表达着中国式的体验和存在感。“绘画是观看留下的水渍,我把目光投向残留的观看记忆,来探讨个人如何对视觉变迁进行理解。”对他而言,描绘社会生活在人们脸上刻下的属于他们自己的表情,是他多年来的绘画动力和艺术方向。缓慢与持久的反思,使马晓腾的作品成为人性的镜鉴,成为当代中国人真实处境的见证。
马晓腾以“重读”为名,从个体存在的角度对记忆与历史展开思考,以视觉观看和表达的维度聚焦了性别与权力、个体身份与社会认同、历史的再修饰等话题;通过诉诸于个人视觉与观念变迁所建构起来的微观视角和叙事结构,制造出一幕幕发生在特定空间中的心理叙事,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纽带断裂和接续问题的关注。
宣传部 吴琼/整理
马晓腾 《雀鹰》(Sparrow Hawk)布面丙烯 120cm×300cm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