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近日,“上虞著名乡贤、佛教史学家慧皎大师圆寂1460周年”纪念活动在上虞普净寺举行。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杭州、绍兴等地学者专家和上虞的相关领导、文史研究者约6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这是国内首次纪念高僧慧皎的学术活动,由我中心与绍兴市上虞区社科联、绍兴市上虞区文学艺术家联合会联合主办,绍兴市上虞区乡贤研究会、绍兴市上虞区卧龙山普净寺联合承办。
慧皎(497-554),梁代著名高僧、佛教史学家,俗姓陈,上虞人。他学识渊博,尤对佛教经律有很深的研究。曾住会稽嘉祥寺,春夏讲经传法,秋冬专心著述,撰《涅 义疏》10卷,《梵网经疏》3卷行世,曾“盛行于世,为时所轨”。此后,慧皎又撰写《高僧传》14卷,记汉明帝以来400余年间数百名僧人传略,为汉传佛教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僧传,在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创僧传体例为后世所依,同时也是研究古代哲学、文学、历史的重要著作。
在纪念活动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专家都对慧皎的著作《高僧传》作了极高的评价。中国佛教协会理事、佛教研究所副所长杨笑天先生翔实地考证了《高僧传》的写作年代,提出了诸多深刻的见地,认为《高僧传》开启了中国佛教史学的新篇章。江苏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王学钧先生认为:这是一部“用心之作”,在佛教史书中的地位相当于《史记》之于二十四史。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恒夫先生认为《高僧传》有三大历史功绩:在书写模式上,《高僧传》多用市民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推动了佛学的传播;其次制定了评判为高僧的标准;第三开启了后世寺院著书的风气,为佛教研究提供了许多宝贵资料。绍兴政协文史委原主任、现绍兴市乡土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何信恩先生则如是评价慧皎: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和尚、真和尚、好和尚;大哉慧皎,智哉慧皎,贤哉慧皎,勇哉慧皎!
我中心副院长潘承玉教授代表绍兴文理学院越文化研究院在会上致辞。潘承玉教授在致辞中高度肯定了我国佛学和史学名著《高僧传》作者慧皎大师在中国佛教史、中国思想史与中华民族精神史、中国传记文学史以及越文化发展史上的崇高地位,指出了缅怀这位佛教史学家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重要现实意义。
上虞乡贤研究会会长陈秋强这样 评 价 :《高僧传》是中国佛教史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在佛教史和古代中西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古代哲学、文学、历史的重要著作,也是一把打开东汉到南北朝佛教世界大门的钥匙。慧皎在中国佛教史的地位就等同于司马迁在中国史学上的地位。
(万国通 刘育平 刘丹 潘承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