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结合国情和实际深入学习和广泛宣传三中全会精神
李振声“名家论坛”纵论粮食安全
中科院院士李振声做客我校“名家论坛”,报告了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观点。他指出要保面积、攻单产、节消费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并呼吁全社会节约粮食消费。本次论坛由校长柯炳生主持,1000余名学生聆听了报告。
本报讯 10月28日,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李振声做客我校 “名家论坛”,带来了一场关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精彩报告。在报告中,这位被誉为“当代后稷”“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父”的老专家结合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用平实的语言、翔实的数据,提出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良方:保面积、攻单产、节消费。
李振声是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齐名的我国作物育种界杰出科学家,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科学生涯中,李先生积极探索,开拓创新,无私奉献,长期致力于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使我国的小麦产量猛增了60亿斤。李振声和其他科技人员一道数十年艰苦奋斗,协作攻关化解粮食危机,用事实证明“中国人能养活自己”。谈到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李振声说,这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这个《决定》让他深受鼓舞,从中再一次感受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也感受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认为,包括中国农大师生在内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应该认识到“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要按照“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的要求,努力担负起 “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重担。
2007年,世界粮食库存可用天数只有54天,远远低于110至120天的安全线;今年春季世界粮价猛涨,出现了世界“粮荒”。李振声从粮食进口依赖国的反应、世界粮食生产与消费数据变化、历年粮食储存数量变化、能源紧张加剧粮食消费增长、土地资源对粮食生产形势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后指出,世界粮食生产与供需趋势,已经从生产过剩阶段进入供应紧缺时期。对我国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和粮食总产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分析后,李振声指出,中国粮食生产进入了缓慢增长阶段。
李振声指出,在世界粮食紧缺的大背景下,中国只有保面积、攻单产、节消费,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他认为,在保住国家提出的“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同时,粮食播种面积也要努力保住16亿亩。今后,必须靠政策、靠投入、靠科技,保证粮食单产的年均增长率在1%以上才能满足粮食消费需求。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李振声认为,我国人均粮食消费增长过快,他十分赞同《决定》“提高全社会节粮意识,强化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节粮措施”的要求。李振声呼吁全社会节约粮食消费,并建议“对于引起粮食消费加速的原因,特别是不合理因素,应该及早进行调查研究,制定有效防止措施”。
本次名家论坛由校长柯炳生主持,1000余学生聆听了李振声的报告。 (何志勇/文 郭忠/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