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大学 - 《山东大学报》

古代名人长啥模样?

山大学子创作Q版传统人物“惊艳”毕业展

作者:王颖  庞越  学生记者    
2014-05-08     浏览(114)     (0)






  4月17日,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动画设计专业毕业展览拉开序幕,为期三天共展出该专业57名学生的毕业作品,包括CG插画、漫画、动画、微电影等类型作品。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展览中的民族风格和创新意识非常突出,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动画设计与创新格外吸引眼球。作品《古代历史人物》对康熙、孔子、诸葛亮等中国十大著名人物进行了Q版造型设计,使他们跳出了历史的框架并被赋予了当代气息,显得诙谐、幽默、生动、亲切。
  随着我国动画产业与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业界的民族风格意识正逐步增强,动画与漫画作家越来越倾向于从本民族文化中汲取创作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并将我国动漫产业从外包加工型转换升级为自主创新型,从学习模仿阶段跨越到创作输出阶段。
  从本次展览中可以看出山大艺术学院在这方面作出的努力。在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树立民族风格意识,同时也鼓励学生在技法和风格上进行探索与创新,发现和坚持自身的风格。于是他们为人们呈现了这样一个既新颖又有韵味的画展,并可以使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动漫创作的过程中不会被商业制作的风格与理念完全框定与束缚,在兼容并蓄中独树一帜。
  Q版《历史人物》表达的是作者在新的时期对传统文化人物的理解和观念。可能历史文化名人在年轻人的理解当中是严肃、伟岸的、不可触摸的,与现今社会的气息不符,两者相互对立,截然不同。而作者所做的就是缩小这种差距,运用现代的绘画手法,增加原有人物的喜感,突出他们的特色,使其变换成年轻人乐于接受的形象。
  随着当今社会审美多元化,人们的审美倾向不仅仅只停留在简单的“美观”、“漂亮”层面,还包括了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色。这种特色又可以是多方面的,比如说“乖巧”、“可爱”等,这些都可以统称为一个“萌”字。作品《古代历史人物》的创意也就从对当今社会审美的一种自我感知,传达出自己心目中对某些固定事物的美学理解。作者吴栋博平常会玩《梦幻西游》、《QQ三国》等游戏,会观察里面人物角色的造型,还会搜集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人物角色。为了这些作品,他又专门去学习了一下Q版人物的画法。
  创作的过程必定是艰辛的。首先,传统的人物设计和画法讲究的是“精”、“准”、“稳”,就是人物构图要准确,透视关系要明确,人体各个器官的比例要精确,画面形态要稳当。这些艺术手法是在绘制正常人物时不可或缺的。然而,在绘制Q版人物时,讲求的是打破传统人物结构比例的格局,突出人物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指导教师关东东就Q版《古代历史人物》作品评价说,该作品的创作思路体现了当下民族化动漫创作意识的形成,以动漫夸张的手法塑造历史人物形象,可提高新时期青少年对中国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认知与认同,同时在具体应用方面可用于以本国历史为体裁的动画、网游、手游、桌游等各类动漫游戏产品制作中。但同时也要看到,由于作者的学习与创作经历尚短,该作品的风格与技法尚需磨练与提高,在用动漫手法塑造历史人物角色过程中,如何更为深入地融入历史特征、性格特征等一系列问题需要作者在今后的学习与创作中不断探索,这也是高校相关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其动画艺术与动漫产品能够确立世界性地位,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民族性风格的形成。就美日两大主流动画体系而言,其风格化十分明显,观众第一眼就能辨识出这是美式动画还是日式动画,这也是美日动画艺术成熟与成功的重要基础。在经历了中国美术片辉煌时期之后,新技术条件与新传播语境下,中国动画风格正处于一个再形成、再发展的时期,既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适应商业化需求,同时更要探索和建立独到的中国式动画风格;既不抄袭模仿,更不固步自封。这是摆在动画产业界与教育界面前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需要专业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深入探索与思考。
  而前来参观展览的学生中很多是非艺术专业的,他们大多对展览中作品持肯定意见,认为参展作品充满创意,体现了参展同学们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才情;许多作品个性鲜明,魅力独特。他们对此次展览体现的创新精神表示赞赏。 (学生记者 庞越 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