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学院 - 《厦门理工学院报》
本期话题 《师生茶馆》
新媒体环境下
传统媒体何去何从我们如何更好地阅读
?
“等车聚会低头党,睡前醒后手机党;世界之大,也不过微博微信朋友圈。”新媒体的迅猛崛起对传统媒体造成不小的冲击,也深深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那么,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何去何从?我们青年学生又该如何更好地阅读?
本期 《师生茶馆》 邀请我校部分师生做客,请他们围绕这些话题分享自己的观点。
本期主持:林小强本期嘉宾:赵振祥 刘启承 陈宏璋 林悦 宁丽文 杨露婷 代国辉 罗纯纯
赵振祥(我校副校长,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媒体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纸质媒体的冲击有目共睹,但新媒体碎片化的信息传播也使公众有时感到无所适从,没有了负责任的、权威性的舆论之母,公众的舆论有可能呈现集体无意识状态,或出现被“有心人”误导的情况。事实上,我们在跟踪分析一些重大舆情事件时发现,一些传统媒体仍然发挥着决定性的引导舆论的作用。
新媒介给资讯传播带来的最大的改变就是“短、快、新、活”,这也正是传统媒介的短板。但这指的是信息流,而思想流的传播却有可能是新媒介的短板,传统媒介仍然占据优势,尤其是严肃的传统媒介。另外注意,我这里讲的是“媒介”而不是“媒体”,也许有一天,作为“媒介”的报纸会消亡,但是作为“媒体”的报社却未必,只要它作为搜集、仓储、加工、发布资讯的机构够规模、够权威,相信它就会久存不废。我认为,无论是近用新媒介还是传统媒介,严密的逻辑和深刻的思想都应该成为我们不懈的追求。热爱新媒介的同时也经常近用传统媒介,关注传统媒体的资讯呈现,应该成为我们大学生的阅读习惯。
刘启承(校微博协会会长):
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法弥补的传播优势,它改变了人手一份报纸的阅读习惯。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的盛行更让传播的时间单位精确到秒。新媒体不仅仅是获取信息的快捷通道,更是各种资讯和观点的大熔炉,能够更原汁原味地反应民众的诉求和观点。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并不是没有生存空间,相反,我认为,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更迫切需要传统媒体人的加入。微博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自媒体平台,上面的信息繁杂、海量,虚假与有价值的信息同时并存。传统媒体有着它的权威性,有时候,人们往往对网络上的信息保持怀疑态度,或者疑罪从有地爆料信息,
这就需要权威的新闻媒体跟进与调查。
代国辉(校报学通社记者、《中国青年报》实习记者):
新媒体给传统媒体造成了严重的打击,逼迫传统媒体改革以顺应因新媒体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传播格局。不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没有根本性的冲突,相反,传统媒体充分运用新媒体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传统媒体可充分利用其信息来源和专业的采编队伍,传播更高质量的信息,并将易于传播且需要即时传播的信息放在新的媒体媒介上,赢取读者的青睐。
就阅读新闻而言,新媒体的产生方便我们获取新闻,然而网络新闻惯有的标题党式信息对我们正确判断和客观认识事件容易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们应该充分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以获取全面而具深度的信息。就阅读书籍而言,我们确实能在网络上或者手机阅读软件上找到一些书籍,但并不是所有书都有电子版。读书应该是一种心灵享受,享受的同时我们不应该被手机辐射伤害了我们的眼睛。
陈宏璋(校广播台采编部):
相对于新媒体,纸媒具有良好的信誉和社会影响力,拥有高素质采编队伍,对新闻采写的系统性、连贯性和报道深度上的把握能力也更强。在目前假新闻假消息多、诚信度差的网络中,人们需要更具公信力的纸媒做主导。纸媒若要提高自身竞争力,还需发挥自身的隐性力量,形成特有的风格,利用新的传输手段,从根本上改造并发展自身。新媒体的出现让我们了解世界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但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我们还应提高自己辨别真伪的能力,在任何资讯面前能清晰准确地找到根本原因而不是随波逐流。在享受新媒体便捷的同时也能够回归传统纸媒,毕竟那是真正深层次的阅读。静心品读,能从中获取更加优质的信息。
林悦(校百城读者协会会长):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的阅读变得越来越便捷。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阅读的功利化、工具化成为必然趋势。“浅
阅读”渐多,“青灯黄卷”的渐少。出现了网络在线阅读、快餐式阅读、碎片式阅读等多元化的阅读方式。花时间去图书馆、书店耐心挑选一本纸质书仔细阅读似乎变成了一种奢侈的生活方式。
“拥书百城,厚重灵魂”,是我们学校百城读者协会的口号,我们一直在倡导身边的同学能暂时远离电脑,放下手机,多花些时间静心享受一段阅读时光。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获得大量的最新资讯,但是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多地走进图书馆,凝神静气“深阅读”,远离“快餐式阅读”。
杨露婷(外国语学院文刊部部长):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电子阅读方式,传统纸质阅读越来越被拒之门外。我们可能每分钟更新一下微博,刷一下网页,就可以获得海量来自世界各地并且最新的实时新闻。网上书吧、网络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也使人们可以随心订阅自己喜欢的内容。传统媒体改革势在必行,未来传统媒体必将走向精致化、高端化。就好比当年派克制笔公司,其公司产品一度受到价格便宜又书写方便的圆珠笔的挑战,后来公司将派克钢笔定位为以商界人士为消费主体的高端钢笔,从而避免了被淘汰的结局。传统媒体想要再继续往前发展,就要继续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用充实的内在留住读者;走精致化路线,提高对人们的视觉冲击力。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浅阅读成为人们的一种主要阅读方式,把浅阅读转化为深度阅读,就需要两者相结合。大学生不一定只能在两种媒体之间选择一样,实际上,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去摄取不同层面的营养,如果他们只是想单纯地知道此时此刻窗外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话,他们就可以选择新媒体;如果他们想进一步了解事态变化或探究其根源的的话,纸质媒体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我觉得,未来新媒体可以起一个指引作用,而传统媒体可以起一个很好的补充与深化的作用。
宁丽文(校报学通社采编部部长):
新媒体时代,时尚的阅读方式应运而生。人们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文字阅读,而
是把阅读伸展到了更大的空间、更广阔的方面。我们可以在书吧里看书,在路上还可以听书,在电脑上浏览电子书,汲取精神食粮的形式与传统的“书店买书到居家看书”的模式迥异。
网上信息的发布并无严格的管理与控制,内容也未经严格的筛选与过滤,虚假低劣信息泛滥,容易使自控能力有限的青少年受到误导。网络上传播的信息娱乐性较强,也容易使阅读变成浮光掠影,一闪而过,没有永久的回味和深入的思考。我认为,无论是传统阅读还是网络阅读都有其无法替代的一面,也有其不足之处。无论选择何种阅读方式,关键是有内容可读,有益心益智的读物可读。
罗纯纯(数字创意学院学生):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以前在图书馆借不到、在书店买不到的书籍,现在只要在网上搜索便能获得。各大新闻媒体创立自己的网上客户端,在很大程度上也提高了时效性,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单一性和时空的局限性。不过,在新媒体环境下也容易形成一种“快餐”式的阅读。
阅读,不应拘于用何种形式,不管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阅读,方便自己的、有利于自己的、是自己想要的就可以了。新媒体的出现帮助大学生更好更快地获取信息、与外界沟通、交际、学习。但是新媒体带来便利的同时还是弊处的,其传播方式的改变,也使得传播的内容、影响、价值等等都发生了改变。虚假信息以及媚俗化倾向,淫秽信息都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所以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有一定程度的辨识能力,清楚自己所需,择善而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