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飞行学院报》

爱汉字·做英雄

——汉字英雄”挑战赛决赛侧记

□大学生记者团 谢明洋

2014-04-18     浏览(70)     (0)

文章讲述了陶唯立成为汉字英雄挑战赛冠军的故事,他从小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参加比赛是为了唤醒大家的文化意识并提高飞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度。比赛吸引了400多人参加,经过十三轮角逐分出冠亚季军,观众热情参与。


  “8号选手的命运看来又要落在10号选手的身上了。”
  ——主持人的话让现场气氛再次陷入极度的紧张,从400人参与的初赛,到复赛、决赛一步步走来,又经过刚刚十一轮激烈的角逐,剩下的陶唯立、陈雪娇、覃诗颖三甲选手不可谓不是历经百战,身怀绝技,谁不想拔得头筹呢。
  陈雪娇,来自运管学院物流工程专业的10号选手,以沉稳老练著称,多次成功扭转战局,面对王维《终南别业》中的诗句,她似乎胸有成竹,快速写下了“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中的“sǒu”字,并示意答案确定。主持人迟疑了一下,宣布结果,全场一片哗然——陈雪娇也写错了,中间少了一竖。
  比赛进入双人pk环节,8号覃诗颖面对陌生的成语“刻木为hú”显得有些茫然,示意寻求现场评委的解释,最后草草写下了“壶”字,答案显示正确书写应该为“鹄”,季军产生,8号覃诗颖。
  比赛继续,狭路相逢勇者胜,来自飞行技术学院的6号选手陶唯立大步走向答题区,“模棱两可”的“棱”字对他来说,显然不在话下,嗖嗖两笔,答案正确。陈雪娇接过感应笔,“娴静”的“娴”字也难不倒她,下笔而出。感应笔像是个接力棒,拿着的人手心出汗,观众也都屏息凝视,第十三轮比赛是场鏖战,两个人进行了整整四个回合。
  可能是由于紧张,陈雪娇面对“倾轧”的“yà”字完全没有思路,沉思良久,观众也为她捏了好一把汗,最后她终于写下“桠”字,答案错误,陈雪娇惜败在“倾轧”的“轧”上,冠军产生,6号陶唯立。
  

飞行技术学院的“独苗儿”夺了

    冠陶唯立是进入本届汉字英雄挑战赛总决赛的唯一一位飞行学生,作为“独苗儿”,他可责任重大,不仅台风沉稳,而且“亲友团”倍儿给力,每答对一道题,掌声喝彩声传遍全场。这样的“明星”选手,靠着自己扎实的知识储备和完美的现场表现,不负众望,摘得了桂冠。
  据陶唯立介绍,这次比赛的胜利源于他从小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他特别爱读书,涉猎广泛,早至《战国策》,近至张爱玲,他都愿意看。另外他喜欢阅读由中国著名翻译家傅雷翻译的外国名著,“见到生僻字就在电脑上查一下”,《汉语成语词典》也成了他书桌上的常客。
  当文艺青年学上了开飞机,陶唯立不忘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图书馆是他的“第二训练场”,“写好汉字只是学习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我们还应该多看一看汉字背后的故事,那里藏着无穷的奥秘。”
  陶唯立介绍说,参加汉字英雄挑战赛他有两个初衷,一是为了与兴趣相投者多进行一些交流,结交同样热爱中华文化的朋友;二是为了通过自己参加这次比赛唤醒大家的文化意识,同时也为了提高飞行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度,“我想用我的行动告诉大家,飞行圈儿里也不乏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我们在这个方面同样也可以做得很优秀。”

 

“明年我还会再来,因为我爱汉字”


  来自航空工程学院的9号选手崔世松一直表现出色,却在总决赛第九轮因为一时疏忽,造成失误,遗憾淘汰。但他却没有直接走下台,而是再度拿起了话筒,不卑不亢,声音浑厚,说了一句令人记忆深刻的话:“明年我还会再来,因为我爱汉字。”全场掌声如潮,一些观众自发起立致敬。
  作为第十二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英雄”挑战赛旨在丰富飞院学子的文化生活,唤醒大家的传统文化意识,提高汉字书写能力。
  本届汉字英雄挑战赛得到了飞院学子的热烈响应,报名人数多达400多人,经过残酷激烈的初赛、复赛,来自各个二级学院各个年级的十位同学晋级决赛,又通过十三轮的角逐分出了冠亚季军,每次比赛观众席都座无虚席,气氛热烈,“文化味儿十足”。
  正如广汉市英语协会主席向启东老师在台下所说的那样:“这次比赛很有意义,不仅在汉字面儿上,还在汉字背儿上。”
  汉字英雄,明年还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