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农业大学 - 《南京农业大学报》

中秋月

2023-09-30     浏览(468)     (0)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 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在《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吃月饼、燃灯的习俗。赏月,乃阖家欢聚,赏月叙谈;吃月饼,乃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燃灯,乃润泽月色,万家灯火。

悬挂于浩瀚天空的月亮,是自古以来人们思念故乡的精神寄托,它联结了游子与亲人之间绵绵情谊,蕴藏着“独在异乡”的异客与故乡之间深厚回忆,也赋存了千古诗人对美的理解。 自古以来,伟大的中华儿女不断对月亮进行丰富的诠释。 明月高挂,“诗圣”杜甫在《月夜忆舍弟》中这样写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寄托着对亲人的怀念;皓月当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站在瓜州渡口写下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抒发着对故乡的思念;皎月迷人,“苏仙”苏轼在《宿望湖楼再和》写出名句,“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象征着月就是人们心中的美女之神。月亮以其未知的神秘感,表达出普世探索的自由原则,不仅反映人们渴望探究神秘之处,还体现人们内心丰富的情感。

每逢中秋佳节,我校都会推出独创一格的特色月饼,而今年的月饼更是别出心裁。 今年我校农学院小麦栽培课题组,联合食品院农产品加工课题组推出 “南农中秋限定版彩麦月饼”。 富有特色的彩色小麦是指籽粒颜色呈现黑、紫、红、蓝、绿等色彩, 主要是因为种皮或糊粉层中富含天然色素———花青素。 今年的限定月饼口味也十分丰富,有浓情巧克力流心、藤椒牛肉、黑松露流心、西湖龙井流心、金沙奶黄流心等不同口味。 月饼上还印有“诚、朴、勤、仁”的校训四字,以及南农大标志性建筑,象征学校的悠久历史,寄托了最美好的祝愿。 此外,公共管理学院于 9 月 26 日开展“雅韵中秋,团圆食刻”中秋包月饼特色活动, 通过亲手包月饼, 让同学们感受中秋节日氛围,体会中秋文化底蕴,缓解学习压力的同时锻炼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 研究生会于 9 月 28 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月夕花晨,秋意深秾”2023 年中秋游园灯会主题活动。 中秋节,月儿圆,看花灯,猜灯谜,品香茗,共祈愿,穿梭于古风雅韵的桃李廊,漫步于灯彩绚烂的勤仁坡,沉浸式感受民俗与传统文化的积淀,寻找藏在千年时光中的风雅与浪漫。

中秋将至,总有一处月,是为你皎洁。 朝气蓬勃的同学们,如果因为家太远回不了家,那么南农是你最坚实的依靠,南农的月亮永远为你发光。 如果可以回家,那就祝你伴随着皎洁月光,与亲人团圆,带着深切的思念勇敢向前吧!

(全媒体中心 牛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