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广东医科大学 - 《广东医科大学报》

学校历史上的党代会

作者:吴志华    
2019-01-20     浏览(83)     (0)

第一次党员大会(1962年3月)
  1962年3月6日,学校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全校78名党员参加了大会。大会提出了任务:“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发扬党内民主,健全民主生活,提高党的战斗力,更好地贯彻高等学校工作条例60条,团结一致,继续努力,争取今后工作的胜利”。
  第一次党员大会召开后的次月,首届学生毕业。1964年,学校由中山医学院湛江分院医疗专科学校升格为五年制本科院校,定名为湛江医学院。文革期间,受极左路线冲击,学校面临着被降格的处境。


第二次党员大会(1974年7月)
  1974年7月24日,学校召开第二次党员大会,140名党员参加了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13名党委委员,委员中有工宣队代表、学校领导和中层干部、教授和学生代表,体现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原则。
  第二次党员大会召开之后的1977年,学校恢复为五年制本科院校。1978年,卢光启、梁念慈、林凯等同志主持的两项科研成果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1982年,学校被国务院列为首批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等院校。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从“八五”计划开始,学校被列为省属重点建设大学。1992年9月,学校由湛江医学院易名为广东医学院。


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1993年10月)
  1993年10月29-31日,学校召开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全校(含附院)在667名正式党员中产生了130名代表。大会回顾和总结了我校第二次党员大会19年来的历程,确定了我校今后一个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大会提出:到本世纪末,学校达到国内同级同类医学院的先进水平。经过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把学校办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科大学。
  第三次党代会之后,学校各方面都得到了快速发展。1996年开始与中山大学合作培养博士研究生,与日本大阪高技术学院、大阪医疗技术学院等院校开展合作办学。一批学科和课程被评为省级重点。多名教师获得国家和省级荣誉称号

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1998年7月)

  1998年7月13日,学校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在全校(含附院)978名党员中产生了150名代表。大会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的奋斗目标:争取在21世纪初赶上全国同级同类医学院校先进水平。大会号召全体党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握机遇,加快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为实现本校跨世纪目标而努力奋斗。
  随着第四次党代会的召开,学校各项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2002年创办了东莞校区,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规模逐步扩大,办学效益逐年提高。2004年我校临床医学和医学检验两个专业被评为省级名牌专业,生物化学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学校的临床教学和实习基地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第五次党员代表大会(2005年5月)
  2005年5月21-22日,我校召开了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了学校的办学定位是:立足广东、辐射华南、面向全国;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体,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医学学科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用10年或稍长一段时间,把我校从教学型大学逐步建设成为办学特色鲜明、综合实力处于国内省属同类院校先进行列、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科学研究型医科大学。
  当年,我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院校。2009年被广东省列为国家限额指标内的拟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第六次党员代表大会(2012年10月)
  2012年10月27-28日,我校召开了第六次党代会。大会主要任务:总结成绩和经验,分析机遇和挑战,明确目标和任务,动员全校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始终不渝地遵循教育规律,始终不渝地走特色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地协同推进创新突破,始终不渝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建设人民满意的医学强校而努力奋斗。
  第六次党代会之后,学校各方面工作得到了快速发展。2013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迎来首批博士生入学。2015年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016年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2017年,科研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8年附属医院入选广东省首批登峰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