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医60年的发展历史是一部艰苦创业史,一部精神铸造史,一部改革创新史,是广东医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为激励师生奋发图强、铸造精神脊梁,本报特约学校关工委副主任、原副校长颜大胜撰写此文。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广东医精神汇入了中国精神的滚滚洪流。弘扬和传承广东医精神,就必须践行广东医人的家国情怀,必须学习广东医人的高尚品格,必须树立广东医人的远大志向,必须培植广东医特色的文化体系。
概括起来就是:树碑立传、建馆置景,践行“四个一”,即铭记一句话、唱好一首歌、讲好一个故事和做好一件事。
所谓树碑立传、建馆置景就是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历程碑性的人、事、物通过立碑、设景记录;通过编印校史,设立校史馆记载。我们没有忘记,1993年,学校建校35周年建设了“桃李园”;2008年建校50周年时,学校先后在东莞和湛江校区举行系列庆典活动,实现科技校庆、文化校庆、绿色校庆、祥和校庆的目标。期间,修建校史馆、编写校史、征集新校徽,举办院士论坛,寻找文化源头,建设文化景点。校友林刚、吴先宏捐款建起“三老”铜像,附属医院捐资建设网球场,附属韶关医院支持出版校史画册等等。同时还设立了“红军树”“映月湖”“抒怀亭”“体育场纪事”“游泳池纪事”等校史文化景点;编撰五十周年校庆的大型文集《五秩欢歌》;2015年,大学更名时打造“十八教室”亮点,新校名挂牌设立 “校门石”“校名匾”等校史文化景点;2018年建校60周年校庆续编 《广东医科大学校史志》等等。这些举措丰富和固化了学校的校园文化,促进了广东医精神文化的传承。
所谓践行“四个一”,即铭记一句话——校训,唱好一首歌——校歌,讲好一个故事——广东医的故事,践行一种精神——广东医精神。
一、铭记一句话——学习、铭记、秉承校训。
校训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行为准则,校训是学校精神的体现。让校训经过一代代师生的传递,深入内心,深入骨髓,并落实到每个个体的言行上,达到春风化雨,以文化人之目的。
“立志立德,求真求精”为我校之校训,于1996年建校40周年前经广泛征集讨论,1997年5月8日确定,由时任广东省省长卢瑞华题写。
立志,意为立高远之志,建济世之功;立德,意为育高尚之品德,塑健全之人格;求真,意为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求精,意为精益求精,止于至善。
立志立德是对理想、道德的要求,求真求精是对为人处事、治学从业的要求。应当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校庆等重要节点和党团队日、班会和校园文化等活动,组织学生读校训、写校训、讲校训、演校训,激励学生铭记校训、礼敬校训、践行校训,让校训深入人心。
2016年4月16日,我校更名为广东医科大学,在湛江校区入门广场立校训励志碑石。该碑石如同一翼臻美的入门屏风,进入校门可以看到“立志、立德,求真、求精”校训,出门可以品读《校训石记》,成为深化校史、校情教育的景点;它犹如一座丰碑,告诫广东医人永远铭记更名医科大学的艰难历程,激励广东医人,当立高远之志、建济世之功,培育高尚之品德、塑造健全之人格。它同时也是拍照留影的一道风景线,让大学生带走校训的倩影,留下母校的印记。
广东医校训既积淀了历史,又升华了文化精神。广东医的师生,在校训的指引下,坚持素质教育,弘扬科学精神,追求精益求精。校训成为了办学的重要推动力和育人的价值引导。
二、唱好一首歌——唱校歌,敬畏校歌,传扬校歌。
校歌蕴含校训校风,标树学校特色,可以焕发师生工作学习的激情,凝聚着办学者的心智,是学校优美文化、优秀传统和优良“三风”(校风、教风、学风)的高度凝练,是引领学校发展方向的精神宣言,是育人理念的集中体现。所以,它又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文化图腾,成为历届校友和在校师生永远的心声。
校歌体现了学校的地理文化、教育期望,唱出了广东医人的自豪与志向。学校师生在这短小精炼、脍炙人口的校歌的熏陶、激励中,形成了严谨淳朴的校风,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才俊学子。校歌已成为学校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要让它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要敬畏校歌。校歌作为学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昨天连接今天、今天走向明天的纽带,是光照春夏秋冬永不褪色的太阳。自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烙印了自己鲜明的特色,同时也反映着时代精神和历史痕迹,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发挥着明责、励志、抒情、奋进的教育鼓舞作用,让人一生都铭记在心。
二是要传扬校歌。校歌是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对内的号召和激励,对外的形象展示和宣言,它反映的既有办学者、教育者的理想、要求、愿望,又有受教育者的感受、追求和成长心声。两千多年前,孔子创办私学,诗与乐就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弦歌不辍已成为形容学校生活的一句传统用语。
三要唱好校歌。我们发现学校虽有校歌,但不少老师、学生根本不会唱,“有歌无声”,如果学校宣传不够、没有教唱、没有普及,校歌便成了留在纸上、贴在墙上、放在橱窗里的“老古董”。为改变这种现象,学校可请专业人士把校歌制作成伴奏带、多媒体视频,或把校歌制作成精美的彩绘活页,发给学生随身携带,尽可能让学生唱于口、记于心、化于行。一年级新生第一堂音乐课就要教唱校歌,并对歌词进行解读,增强学生爱学校、爱学习的纯真情感;每当大型集会全校师生唱,激发他们“今天我以学校为荣,明天学校以我为荣”的自豪感、责任感;毕业典礼要唱,让毕业的同学们带走学校的记忆,留下学习生活的痕迹。通过多管齐下、多种形式,营造人人会唱、个个爱唱、大家乐唱校歌的氛围,从而激活“沉睡”的学校文化资源,让学校在不绝于耳的校歌声中更显得生机勃勃,让师生在嘹亮悦耳的校歌声中提振精神,增强凝聚力和自豪感。挖掘校歌文化,传承校歌精神,让校歌穿越时空、代代相传,是广大师生弘扬和传承广东医精神的光荣使命。
三、讲好一个故事——讲史、讲人、讲事。
“讲好一个故事”就是讲好广东医的故事,就是要主动宣介广东医办学定位、办学思想,讲好广东医人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故事,讲好广东医人厚德精医、创新攀峰的故事、讲好广东医人服务社会、奋斗圆梦的故事。讲史、讲人、讲事,以事带人、以人带事、人事诠史,把优秀的广东医精神标识提炼和展示出来,启人入 “道”、引人悟“道”,使师生们对母校先辈肃然起敬,对自己是一名广东医人倍感自豪,增强自尊心与自信心,增强对广东医的认同感和融入感,更加有效地传播广东医精神。
四、践行好一种精神——广东医精神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广东医精神是广东医的灵魂,是广东医人的精神财富。践行广东医精神首先要认同广东医精神,融入广东医精神,才能践行广东医精神。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内心做起,与各环节教学相结合,与“立德树人”相结合,落实在行动中。践行广东医精神就必须牢记原广东省委张德江书记和胡春华书记对广东医办学定位的讲话和批示,将践行广东医精神与服务社会经济建设结合起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当前,就必须坚持“四个意识”,把践行广东医精神融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化解广东粤东西北发展不平衡、不充份问题和促进湛江新的增长极发展中有所担当和作为。广东粤东西北发展不平衡、不充份问题是广东医人申博、更名重要理由,广东医人应当以高度的政治信誉感和责任感贯彻落实原广东省委胡春华书记关于广东医要发展好湛江校区的重要批示,在促进湛江新的增长极建设中第三次创业,写好广东医科大学发展的奋进之笔,再立新功。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有一位哲学家说过,精神是过去的事和物的记录及此记录的重演。广东医精神是昨日辉煌历史的积淀与升华,是岁月长河中树起的丰碑。新的时代,新的征程,新的使命,新的梦想,我们要思源汇聚、务本求实、不畏艰难、同心协力,要有新的担当、新的作为,在逐梦“双一流”的奋进之笔中,再铸精神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