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1”大地震是人类历史上千年难遇的一次大地震,这次大地震引起了事先未预料的巨大海啸,这个海啸又引起了核污染、核泄漏,对日本国内及东亚局势影响很大。
“3·11”大地震对日本国内局势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对日本人民、国内财产以及东北地区生产力三方面的严重打击。第一,日本地震的死亡人数是非常多的,因为海啸造成的死亡大部分死不见尸,另外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失踪。第二,日本东北地区是一个汽车配件、电器产品配件(包括芯片)的制造集中地,此次地震造成生产链中断,对当地的经济生产产生重大影响。第三,日本的电力受到很大影响,日本东北地区的电力供应占到东京地区电力供应的40%,东北地区出现了问题,东京的电力供应就会停止运转。
其次,日本地震之后面临着严峻的恢复问题。在这样一个大的灾难面前,日本面临着怎样救灾、怎么恢复的问题,而合格恢复需要很大的资金。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日本长期陷入通货紧缩状态,长期以来,居民的消费欲望不足,所以日本采取最基本的财政政策就是扩张性财政政策。能源问题是日本地震后面临的又一个很重要的困难。日本是一个极其缺乏能源的国家,日本国内90%以上的资源都依靠进口。此次核电出事对一直以核电作为重要能源补充的日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3·11”大地震对东亚国际形势的影响概括起来就是日本对华政策的结构性矛盾会变得更加严重。结构性矛盾就是我们经常讲的 “政冷经热”。原来的世界是以美国为中心,现在出现了中国、俄罗斯等新兴力量,所以日本要改变防卫。一把基础防卫改变成机动防卫;二对中国的防范加强。从目前来看,只是一种战略防范,不是攻击性的部署。我们可以看到,大地震以后,日美同盟加强,它对中国的战略防范在加强,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在这种情况下,中日在安全问题、政治问题、海洋权益上的矛盾还会有所发展,而且还会出现一些更尖锐的矛盾。但是有经济上相互依赖关系的稳定作用,还不会使中日政治关系受到太大影响。
大地震对日本国内以及对东亚国际形势的影响,主要是安全防范问题如何加强,海洋矛盾是不是尖锐化。面对这种形势,我们一方面要正确处理这种局部矛盾,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要防止局部矛盾上升为全局矛盾,使我们争取到一个比较好的国际周边关系。稳定的环境有利于我们处理国民问题,加快改革开放的进程,真正实现我们民族的伟大复兴。(孙占 苑宁/整理)
王少普教授,历史学博士,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亚太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博士生导师;早稻田大学社研所客座研究员。现任上海交通大学环太平洋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早稻田大学特邀研究员、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等。主要研究方向:东北亚国际关系,特别是日本安全与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