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林工程系从2005年建系初一个仅有200名学生、两个专科专业、十几名教师和3个实验室等资源严重不足的小系,时至今日,已发展成为拥有1000多名学生、三个本科专业、三个专科专业、46名专业教师、15个实验室,专业发展前景良好的大系。这跨越性的发展与园林工程系主任周天华的努力分不开,他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筑巢引凤求贤能2005年4月,学院撤部设系后,周天华担任园林工程系的主任。“以外延为主,以内涵为辅是我们的指导思想。扩大师资队伍,创设实验实践条件,专业做支撑是要务。”周主任总结园林工程系发展之道时笑着说道。 “十一五”期间,他领导并主持制定了园林工程系“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走外延式发展道路。优先发展师资,招贤纳士,于2005———2007连续3年引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知名高校的21名高层次人才,使文化、科研、管理以及不同的学术观点在本系融汇,为园林工程系长远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原来的教师对传统专业教学比较熟悉,但对新增专业的教学方法不是很熟悉,常规课程教师富余,而专业课教师数量不足给周主任带来了挑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症下药———进修是最好的办法。”他说道。几年来,园林工程系先后派出20多名年轻教师到北京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进修学习。外出参观、考察,举办教师教学大奖赛,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学术教学讲座更是“家常便饭”。“没有一流的教师,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学,也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这是周主任不曾改变的教育信念。校内不足校外补由于校内实习基地不能满足1000多人的需求,周主任提出了“校内不足校外补”的策略。园林工程系最初只有3个实验室,而现在已经有15个实验室,在二期工程中学校为该系设置了22个实验室,检测实验室已经成为校级5个重点实验室之一。
针对校内不足的现状,几年来周主任外引内争,联系发展学生实习基地100多处,争取校企合作项目1项、合作基金10余万元,并多方面争取资金,到2010年底达到300万,还积极争取国家教育部支持地方本科院校专项资金,为园林工程系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与实习基地的合作中,他也用了一切心思。为实习基地挂牌,由企业单位设研究课题,拨专项资金供师生研究课题等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他亲自去做。周主任和实习企业的负责人进行定期地交流讨论,三年四年以后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会出现哪些岗位,并由此制定相关人才培养方案。“不只看眼前,要为学生今后长远发展负责”是周主任的工作理念。
同时,周主任善于抓住机遇,创造机遇,千方百计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增加专业数量。06年新增园林本科专业,07年新增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08年新增艺术设计(景观设计方向)本科专业,经过几年发展,目前园林工程系学生规模已突破1000人大关。周主任主持设计的“天香园艺”品牌于07年山东省首届十大名牌评选活动中脱颖而出,艺术设计(景观设计方向)专业也被校领导称赞为“开创了我校专业办方向的历史”。硬件不足软件补谈到教学管理他说道,“做得不好,是自己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做得好,是自己应有的责任。作为系领导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他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还实行了自己构思的“倒推式”教育方法,即从就业入手,申明学习的重要性。在他的指导下,同学们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快乐工作法”可谓是周主任的独家发明;“两点工作法———上课提前到一点,下课离开后一点”是周主任对授课教师提出的要求。
由于园林工程系硬件设施相对不足,于是他采取“硬件不足软件补”的措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努力做好学生、老师们的思想工作。几年来,园林工程系品牌特色初步形成,目前已拥有省级职业鉴定中心1个,省级十大劳务品牌1个,花卉学校级重点学科1个,食品安全与质量评价校级重点实验室1个,食用菌和花卉学2个校级精品课程,挂牌教学科研实习基地6个,市级研究所1个。周天华主任每年都被学校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年度考核连年被评为优秀等次。
“了解周主任的人都知道,他工作勤奋敬业,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经常加班加点”、“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这是同事们对周主任的评价,周主任说他只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但是他把这些工作做到了最好,他的工作业绩是不平凡的。
(学通社 杨刚 李远航 王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