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 - 《菏泽学院报》
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期末考试新载体
作者:毕言兵
本报讯(学通社 毕言兵)近日,一份《思政课教师的紧箍咒语》在我校学生中传播开来,熟悉的网络用语扑面而来,一扫思政课教师呆板形象。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在为学生的思政课期末考试而叮咛嘱咐。
马克思主义学院一直致力于考试考核改革,近年来从纸质考试到无纸化考试、从死记硬背的应答到结合实际的剖析、从千人一卷到一人一卷……不断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创新考试考核办法,将内容生活化,将练习常态化,将知识牢固化。
1月4日的思政课期末考试,开启了考试的新模式,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地点,通过自己的手机,点击网站链接、扫描二维码或进入微信小程序三种方式,凭借各自的账号密码,随机生成一套独属自己的试卷。
为做好本次考试工作,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整理资料充实试题库、模拟考试感受试卷难易、编制手册规范考试秩序,年轻教师更是制作了《温馨提示》引导学生熟悉考试环境。
本次思政课考试具有灵活性,全校同一课程应试学生的座次随机产生,每人的试卷随机产生,选择题的选项随机产生。
本次思政课考试具有开放性,试题设置立足时代特点,及时融入党的创新理论内容;注重考察学生系统思考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再拘泥于简单的 “背过-记过-考过-忘过”式的机械性应答。
本次思政课考试具有动态性,思政课教师准备了大量的试题库以供学生日常练习,并及时更新内容做到常练常新,在最后的实际考试中更是一次性增加了大量的新题目。
通过智能设备,探索考试模式、实现考试多元化的进程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去解决,如何通过新载体实现考试题型的多变、融合,如何更加有效防范作弊现象,如何从探索到其他学科普及等,需要在实践中一步步完善。本次考试为接下来的探索创新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指明了前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