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南航新疆的朋 友打来电话,得知原中飞院广汉分院(习惯称“老二团”) 第三任老团长王贵荣 同志去 世的消息,缓过神来,既感到悲痛难过,也感到一丝庆幸。难过是因为一 位受人 尊敬的老同 志、老领导、老飞行员离我们而去了;庆幸的是,今年 5 月,受分院党委委托,我们专程去新疆看望 和采访 了王老团长,带去飞院人、分院人对老团长的关心与问候,也留下了弥足 珍贵的史料和档案。
看 望 老 团 长 的时候,有一幕至今让我难以忘怀。按照分院党委的 要求和 临行前的计划,找了一个老团长聊得兴致正高的机会,我问老团长,
“您觉得我们‘老二团的精神’到底是什么?”因为眼睛才做了手术,老团长视线有些模糊,只见他略微沉吟了一下,脱口而出道:“是安全和作风”。当时,我就愣了一下,是啊!还是安全,还是作风,结果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一个 90 多岁的老革命、老飞行员,念念不忘的依旧是“安全、作风”。从1956 年到现在建校 63 年,在第一代老飞行教师口中得到的答案依旧那么的熟悉,是他们的惦记,也是我们一直的决心。
1964 年 11 月,分院前身十四航校二团,因为安全飞行十一周年受到中央军委和国防部表彰,被国防部记集体“一等功”,这在当时是莫大的荣誉,这种精神作风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分院人,被大家称为“老二团精神”。
时值假期,正好读到朱熹的“读书三到”,心中颇有感悟,朱熹说“……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读书如此,作风亦然,很多学生甚至是教师都接受了较多的作风教育,但是认识仅仅处于“眼到、口到”阶段,心中始终不以为然,觉得技术好了,知识到了,飞得也多了,自己有把握,心中有“谱”,作风偶尔“飘”一下、开一下“小差”无所谓。岂知,这个“偶尔”的无所谓,正是安全的心腹大患,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最终只落得“一失足成千古恨”的结局。
飞行员是一个风险高、责任大的工作,除了法律法规的红线以外,理所应当的有更高的道德标准和职业要求,这种高要求、高标准既是对乘客的安全保障,也是对飞行员自身安全的保障。
现在的我们理想少了一些,现实多了一些,对于物质的追求往往胜过了对崇高精神的向往。筚路蓝缕,因为慢慢的缺少,所以才显得更加的珍贵。通过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培养飞行员的方式从学习苏联再到学习欧美,是时候好好梳理一下,把自己的东西沉淀下来,让科学的培养方式和严格的作风要求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完善中飞院飞行人才培养的“进行时”、
“养成式”,形成中国特色的“中国机长”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