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海南大学 - 《海南大学报》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践行初心和使命

——海南大学师生事务保障中心党委的战“疫”事迹

2020-03-30     浏览(100)     (0)

  迅速响应、全面动员筑起疫情防控“安全屏障”
  抗击疫情,刻不容缓。1月22日,上级一声令下,海南大学师生事务保障中心党委连夜应战,立即成立工作小组,当天即制订并下发《海南大学师生事务保障中心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方案》,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做出具体部署。1月30日,中心党委再次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紧急通知》,细化责任分工,明确责任内容,有效落实以部门为“责任田”的综合防控措施,全力确保校园疫情防控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对中心党委和领导班子是严峻考验。他们迎难而上,身先士卒。中心党委负责人张树亮,主任王大群,副主任董永波、李婉萍、唐端光,党委委员徐小华各司其职,靠前指挥,深入到抗疫第一线,用自己的坚守,书写着他们的战“疫”担当。
  领导的带头行动就是无声的命令。海甸、城西、儋州三个校区师生事务保障中心各部门全面响应,迅速构建起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开展行动。每个人都为这场“战疫”做出自己的努力,全力以赴投入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
  勇当先锋,做好表率用行动践行誓言“疫情防控是当前的头等大事,关键时刻领导干部要带头、党员干部要冲锋。”张树亮反复强调。
  疫情在哪里,党组织就要发挥作用到哪里,党员干部就要战斗在哪里。连日来,6个党支部、5支党员志愿服务队、70多名党员职工组成的防控志愿服务队伍忙碌在校园的每个角落。
  海甸校区第一党员志愿服务队具体负责防控相关信息的上传下达、防控新闻宣传、职工流向统计汇总、防控物资调配等工作,他们不分白天黑夜,不分8小时内外,召之即来,无怨无悔。第二党员志愿服务队负责详细登记留校住宿学生的信息,学生体温测量、出入登记等,他们主动充当“代购员”、“快递员”,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为留校师生提供生活保障。第三党员志愿服务队深入教工南区挨家挨户走访摸排,为职工办理出入证件,及时做好校园环境的保洁和卫生消杀,清运生活垃圾,全力保障校园正常供水供电。儋州校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市场、商场入口处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对每一位进出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对出门未戴口罩的群众发放口罩,并提醒他们要做好防护;协助儋州校区管委会对教工住宅区住户情况进行入户排查登记。城西校区党员志愿服务队的队员充当“快递员”,在市场口罩难求的情况下,主动送口罩给值班的楼管。
  初心永擎,使命在肩让党旗高高飘扬“我们要谋定而后动,不打无准备之仗。”中心主任王大群在布置防控工作时说。
  在防控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中,党员,始终是海南大学师生事务保障中心举起党旗向前冲的那一批人。这些党员中,有的除夕坚守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有的默默在后方流转文件、收集整理材料;有的不厌其烦每日核对、汇总各种疫情数据;有的主动放弃假期赶回学校投身防控一线,有的为留校学生提供“跑腿”服务,有的用镜头记录美好,用文字传递力量……疫情当下,他们克服困难,始终在坚守,每天做好科学防控,只为送上安全、放心和信任。
  从放假到现在,徐小华就没有休息过一天,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做好后勤服务工作,需要我们随时保持‘战斗状态’。疫情当前,虽然我不能像白衣天使那样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线,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就是要以身作则,做好自己的工作,守护好校园安全。”徐小华说。
  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宋翰文在疫情防控紧张时期干脆把家安在了办公室。他说:“在工作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必须敢于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
  学生区负责人曾繁平不顾家人的劝阻,放弃假期,主动投入到保障留校学生安全的防控工作中。“人员不够,我是党员,关键的时候必须要顶上。”
  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党员必须先上,这没有商量!”除了在校园内参与疫情防控的党员,中心的两位驻村书记王联春、邓井红带领村“两委”干部严防死守,筑牢人民群众的健康防线。还有一些党员在自己的家乡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开展设卡执勤、入户排查、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等工作,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戴着口罩,我不知道你是谁,但我知道你们为了谁。海南大学师生事务保障中心的广大党员在学校、中心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发扬“奉献、担当”的后勤精神,以他们刚直的脊梁挺立在战斗前沿,续写着坚守的故事。他们表现出来的坚定信念和无怨无悔,必将进一步激励全体师生为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凝聚磅礴力量!(通讯员:符万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