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理工大学 - 《河南理工大学报》

强化特色 集聚优势 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杨小林在省特色骨干大学和学科建设高校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作交流发言

2020-09-05     浏览(178)     (0)

文章介绍了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工作,我校入选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安全与应急管理、先进制造与智能装备、测绘与地理信息、能源开发与利用学科群被确定为建设学科(群)。文章强调了办好特色骨干大学的关键在于学校广大师生的辛勤努力和学校领导班子的示范带动作用。 摘要:文章介绍了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工作,我校入选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安全与应急管理、先进制造与智能装备、测绘与地理信息、能源开发与利用学科群被确定为建设学科(群)。文章强调了办好特色骨干大学的关键在于全校师生的努力和学校领导班子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学校在加强学科建设、培养创新人才、打造师资队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和传承创新优秀文化等方面的具体举措。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重要讲话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我省在前期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启动了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工作,旨在推动若干所高校进入国内一流行列,一批学科进入国内一流行列或前列,为国家“双一流”战略布局积蓄后备力量。我校顺利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群、先进制造与智能装备学科群、测绘与地理信息学科群和能源开发与利用学科群被确定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7月13日~16日,由省委组织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举办的省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在洛阳举行。校党委书记邹友峰、校长杨小林参加会议并作交流发言,就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发出理工声音。

校党委书记邹友峰坚定信念  强化担当 建设一流特色高水平大学

认识得到提高  办好特色骨干大学的目标更加明确

办学特色是一所大学的办学实力、品牌和社会声誉的基础。在111年办学历史中,学校紧密结合能源行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服务地矿、地矿强校”之路,形成了以安全、采矿、测绘、机械等学科为主的办学特色,全力服务国家安全生产、能源工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树立了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特色取胜的办学理念。今后,学校将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能源结构调整与行业转型升级等重大国家战略,大力加强4个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力争到2024年,安全与应急管理学科群达到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水平,能源开发与利用、测绘与地理信息学科群进入全国学科排名前十名,先进制造与智能装备学科群进入B类行列。以特色骨干学科群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切实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合作交流的水平,逐步使学校成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高水平科技创新和高质量服务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提供智力支撑。

视野得到拓展 办好特色骨干大学的任务更加清晰

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是提升我省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举措,对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建设特色骨干大学,必须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强化质量生命线意识,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加强学科建设方面,坚持分层建设,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队伍,加大安全、采矿、测绘和机械等学科建设力度,重点培育材料、数学、化学等学科,大力扶持基础学科、人文社科、新兴交叉学科,促进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坚持思想政治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扎实基础、宽阔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打造师资队伍方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实施领军人才、青年英拔尖人才、博士化、教学名师等人才工程,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绩突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方面,依托煤炭安全生产与清洁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集中开展技术攻关,促进成果转移转化,解决重大科技难题,着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在提升开放办学水平方面,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派遣优秀教师和学生到国外学习、交流,积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和“留学中国计划”,扩大学校国际影响。在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方面,实施“文化兴校”战略,持续传承创新学校精神文化成果,涵育核心价值,培塑理工精神品质。

本领得到增强 办好特色骨干大学的基本功更加扎实

办好特色骨干大学关键在于学校广大师生的辛勤努力,还要发挥好学校领导班子的示范带动作用。学校将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落实学校党委全委会、常委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等议事规则、决策程序,健全学术管理体系,不断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不断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推进编制管理、岗位设置、职称评审、人事分配和绩效评价等方面改革,加快健全学科、学位点、平台一体化建设和科技评价、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激发学校创新创造活力。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构建政府、学校、社会相结合的多元投入机制,为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校长杨小林:坚定特色  强化优势 扎实推进特色骨干大学建设

坚持以安全、地矿为特色的办学理念

在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的支持下,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成为河南省普通高校唯一A类学科,并建成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省部共建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成为河南省普通高校唯一测绘类B类学科,并参与组建了河南省北斗导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方案》发布后,学校高度重视,召开多次专题会议,深入学习领会,将这项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和引领学校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紧紧围绕《方案》确立的建设目标和关键任务,认真研究谋划学科发展布局,在优势特色学科的基础上,拓展建设安全与应急管理、测绘与地理信息、先进制造与智能装备、能源开发与利用等四个学科群,精心编制了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规划,明确了实施举措和进度安排。

特色骨干大学、学科的建设目标

一是服务面向不变。学校以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为契机,持续推动学科专业深度对接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能源结构调整与行业转型升级等重大国家战略。

二是发展目标不变。学校将继续深化以安全、地矿为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建设,按照国家一流大学标准,建成行业领先的特色高水平大学。到2024年,安全学科(群)达到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水平,矿业、测绘学科(群)进入全国学科排名前十,机械学科群进入B类行列。学校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达到3个以上,其中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5‰;力争获批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达到10个以上。

特色骨干大学、学科的建设举措

创建一流特色学科。构建学校顶层设计、职能部门统筹指导、学院协调支持、平台支撑配合、学科组织实施的学科管理体系。搭建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创造学院相互支持、学科相互支撑的学科群建设条件。

培养一流创新人才。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为目标,坚持思想政治引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优化学位点类型与结构,建立健全学位授权体系和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打造一流师资队伍。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深化学校人才工作制度改革,实施领军人才、青年英才、拔尖人才等人才工程,努力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绩突出、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优势资源整合,创建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加强科技体制创新,促进成果转移转化;加强科技生态优化,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形成完备的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技术装备研发创新链条和协同创新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依托国际联合重点实验室,开展实质性合作研究;培育国际留学生教育特色品牌,扩大留学生培养规模和层次;实施特色骨干学科“走出去”战略,建立境外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基地。

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实施“文化兴校”战略,增强师生“四个自信”,涵育核心价值,培塑理工精神品质;打造国际传播平台,主动服务“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和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