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北师范大学 - 《河北师大报》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融入我们的精神世界

作者:刘芯萌    
2020-12-25     浏览(119)     (0)

  此时此刻,大学生正值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青年时期,而青年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养成科学思维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时期。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爱国是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调节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常言道:“有国才有家”,作为学生的我们,心中要有祖国,了解祖国的历史,现在不崇洋媚外,未来不卖国求荣;尊重祖国的文化传统,弘扬爱国精神,为祖国的和谐秩序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为加快祖国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敬业是对公民职业行为准则的价值评价,要求公民忠于职守,克己奉公,服务人民,服务社会,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精神,而敬业精神则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竞争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生存的需要。作为学生,认真对待学业就是我们的敬业,敬爱自己的学业,端正态度,保持兴趣,憧憬未来,让我们在完成学业的过程中能拥有创新的思维方式,并以小见大,在未来的工作中生活中妥善运用。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千百年传承下来的道德传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最是能经得起时间冲刷的,因为只有时间能够验证承诺的效力、信誉的高低。人若不信于一时,便会不信于一世。平日里,我们应当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周围人与身边事,不欺骗他人,不爽约,不投机取巧,用自己这颗赤诚之心架起诚信的桥梁,从而让诚信之风吹遍我们的校园。
  友善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人际关系。友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为人处世的应尽之道,它不仅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还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消除隔阂,更能够提高自身的素养。当我们在学校里,对同学、对师长、对劳动的工人们,都怀揣着一颗友善之心,体谅他人、宽待他人、积极帮助他人,这样不仅使校园更加温暖,我们自己也会收获真挚的情感。
  当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这为我们青年人发挥聪明才智、不断创新创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自己的精神世界,通过实践与奋斗去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重大意义、重要作用,热爱学习,热爱劳动,更要热爱祖国,让自己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少年心气、青春锐气把想法变成做法、把理想变成现实、把理论变成实践,在创新创造中贡献自己独特的青春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