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北师范大学 - 《河北师大报》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下)

作者:乔维新    
2018-06-08     浏览(88)     (0)

  没有苦哪有甜?苦尽甘来才更能体味生活的幸福美好!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讲,虽然困难令你痛苦和纠结,但反过来看,困难未尝不是你人生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多次家访中,几乎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形:这些家庭的房子在村子是最低矮和最破旧的,室内的陈设也是非常简陋的,曾经有的家庭的一张床竟然有三条腿都是用砖头支起来的。但是,只要说找这些家庭,村民们很快会指给你:“某某某家呀?有大学生的那家?……”言语间流露的不仅没有“小看”反而充满了羡慕。与破旧的房屋和简陋陈设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被孩子们红彤彤奖状贴满的那面墙。这样的家庭虽然经济上临时是困难的,但在精神层面却是富有的!无论是他们自己心里对未来的希望,还是邻居的眼中勤奋好学的孩子。家庭经济困难同学不仅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更有责任改变家庭的命运。那样,你个人的梦想就会自然融进国家的梦想,融入中国梦!
  三、学会感恩,孝顺父母,回馈社会

    洛克说,感恩是精神上的一种宝藏。尼采说,感恩即是灵魂上的健康。卢梭说,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应该讲,我们足够幸运生活在好的时代,有好的政府,享受好的政策。国家将“两不愁三保障”作为扶贫工作的基本要求,确保困难家庭不愁吃、不愁穿,子女上学有保障、生病医疗有保障、安全住房有保障。因为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贫困家庭的子女进入大学会享受各种资助和照顾,以确保其顺利完成学业。与国家政策相对应的,我们心中应该有感恩!要感恩时代、感恩党和国家、感恩政府和学校、感恩父母家人,是他们给了我们安心求学的机会。
  感恩的人容易获得满足感,更易体会到被关爱的幸福;感恩的人更能与人建立和谐的互动从而受到更多的帮助。有人说如今的社会人心浮躁,不满情绪太多,其实是如今人们的心中太缺少感恩的思想。
  有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虽嘴上不说,但心存不满、心有遗憾。“为什么同样是人我生在贫困家庭?为什么我的父母没有财富和显赫的地位?为什么别的同学能享受的我没有?为什么……”这种对于父母和家庭的不满是不可接受的!俗话说得好,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那种幻想生来就大富大贵的思想,骨子里是贪图享受、好逸恶劳,希望不劳而获的。这样的思想要不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我们应该靠奋斗谋求个人的幸福!
  同学们要感恩父母给我们生命,要感恩他们的养育之恩。作为家庭一员,面对家庭临时的困难发牢骚是不负责任的,只有从自我做起努力为父母分忧,才是最大的孝顺!通过个人努力去改变家庭命运是值得称道的。
  一次参加“建档立卡”困难学生座谈会,2014级王同学主动提出,等大四签约用人单位后会主动劝说父母退出建档立卡,促脱贫攻坚,主动脱贫。这种懂得感恩、积极回报国家和社会的行为是值得称赞的!
  四、“勤助”路上多风险,分清主次保安全
    作为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勤工助学补贴学习和生活是必然的选择。长期经济困难使好多同学对于金钱有着迫切的追求。迫切之中,能否处理好学习和兼职的关系、能否确保勤工俭学过程中的安全就显得特别重要。一旦处理不好,会严重影响个人学业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在这里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1、求学为主、兼职为辅,切莫因小失大、顾此失彼。那样还不如不上大学直接去打工。
  2、勤工助学路上会面临诸多诱惑,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守住做人的底线、守住法律的红线、守住道德标线。
  3、勤工助学过程中应有高度的自我安全保护意识,走出校园就会存在风险。初次面试、应聘一定要有人陪伴;兼职过程要心明眼亮提防随时发生的危险,感觉不对随时离开!切莫贪恋你的那点工资。
  4、谨防求职路上的各种欺诈和陷阱。凡是收取保证金或是要求到外地的一律拒绝;谨防传销组织借勤工俭学拉人入伙。
  5、一定要将个人的勤工俭学情况及时与辅导员沟通,认真听取老师的建议和提醒。
  最后,把我送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一句赠言分享给大家:“家贫人愈强,自卑抛一旁,自强自信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