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公司党的建设和改革发展中心任务以及新时代人才队伍建设实际,统筹谋划、分级实施,较好地完成了年度员工教育培训工作重点任务。全年举办各类培训项目10227期,培训42.73万人次,支出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费用4658万元(含从党费和党组织工作经费中列支的党员教育培训经费1053万元),全员培训率99.06%。
“领航计划”品牌培训项目获中钢协第二十一届冶金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三等奖。
一、2023年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完成情况
(一)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和党性教育培训
集团公司党委举办3期主题教育读书班,开展9次中心组学习和5次专题研讨,各基层党委(总支)以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班的形式开展集中学习673次,研讨326次,高质量完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各项工作。举办3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轮训班,公司党委书记亲自讲授“第一课”。开展“重振雄风、做强包钢,齐心协力做有尊严、受尊敬的企业”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引导党员干部职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找准目标、明确定位,为完成公司“两会”明确的各项目标任务打牢思想基础。举办党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千人轮训班,全面提高党务工作者综合素质。各级党组织围绕主题教育、党性教育,举办多种形式培训班276期,培训2.1万人次,切实加强党性锻炼,筑牢党性根基。
(二)组织实施综合能力提升培训
一是示范引领培训。公司举办9期领导干部双休日讲座,围绕党的建设、科技创新、创新思维、人才队伍建设、高效执行力等主题作专题讲座。举办2期“领航计划”、3期“续航计划”和7期“护航计划”培训班,对公司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骏马计划”干部人才、外部董事、委派高管、员工教育培训工作负责人等进行培训。组织开展9期安全生产专题培训班,对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管理工作的行政副职等1882人次进行安全培训。二是“互联网+教育”培训。组织公司副处职及以上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团队成员参加内蒙古干部网络学院3期专题网络培训班和15期北疆云讲堂直播培训。三是外出提升培训。积极争取上级培训资源,选派663名党员干部及技术技能人员参加钢协、自治区、包头市相关部门举办的专题培训班。
(三)深入开展技术技能提升培训
一是聚焦目标、精准发力。包钢股份及所属单位举办“从生产走向经营”、“质量、环境管理体系标准”、“钢板桩及其他产品开发工艺技术”、“连铸技术升级”等专题培训班。北方稀土及所属单位举办“稀土生产工艺”、“熔炼炉设备及镧锌合金工艺”、“湿法冶金概论”等交流研讨班。包钢矿业及所属单位开展绿色矿山、数智化矿山、化检验、金属材料、电气、仪器、焊工、电工等专题培训。包钢西创及所属单位开展数控车床、变电站设计、建筑工程、边坡治理、烘焙产品研发等专题培训。二是深挖内潜、发挥优势。充分发挥各科研机构和主体厂矿作用,组织举办各类专业技术讲座、培训班及技术交流。钢铁领域邀请钢铁研究总院首席专家等7名专家、教授举办专题培训班,针对高炉、烧结、冶炼控制工艺、连铸技术升级、稀土钢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稀土领域邀请8位院士、百余名专家举办大型学术交流活动,在白云鄂博组织召开“白云鄂博矿床地质研究与资源综合利用学术沙龙”。矿业领域积极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外出参加各类技术交流会、高级研修班等专业培训,涉及工程质量管理、能源管理、碳排放、矿产资源获取及风险评估等。包钢西创及所属单位发挥内训师作用,开展钳工、电工、焊工、铸造、电机、建筑材料、BIM建模等专题培训。三是创新举措、因地制宜。组织新招录900余名高校毕业生进行岗前培训,快速适应岗位需求。包钢股份全面启动第三期“大师云课堂”领航课程录制活动,完成37名技能大师课程录制并实现单位间相同专业工种技术技能培训资源共享,全面推进培训数字化、智能化建设。北方稀土充分利用稀土“云课堂”平台和人资系统培训平台,大力开展线上通用课程和稀土专题课程培训。包钢矿业利用“网络课堂”,开展铂略财课、安全环保、数智化等各类专项培训。包钢西创利用智慧安全云培训平台开展线上安全学习,提升安全培训效果。四是夯实基础、系统提升。举办2期优秀工段班组长素质提升轮训班,快速提高班组长的个人素养和团队建设能力。举办桥式起重机司机、焊工、钳工、电工技师、高级技师技能提升示范研修班,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带动引领作用。强化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前培训,累计培训4699人,涉及165个工种。组织5081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自治区人社厅继续教育网络公需科目学习。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组织“三项岗位”人员安全培训274期,培训12469人次;组织新入场相关方安全风险告知培训406期,培训13735人次;组织VR安全体验培训152期,培训4280人次,为公司生产经营的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四)系统开展专业领域示范培训
公司各职能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精心设计课程、配备师资,系统开展专业领域培训。办公室、工会、宣传部、计划财务部、战略发展部、集团管理部、法律事务部、安全管理部、运营改善部等根据职能定位,分别举办了公文处理事务、工会干部业务实操、新闻写作、全面质量管理、全面预算与成本管控、内部控制管理实务、合同管理与合同审查、“改善安全认知、提高执行能力”、“数字化、智能化”等业务培训,参训人员涵盖公司各重点子企业和所属单位,共223期,培训2.15万人次。团委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涉及工种92个,培训4939人。安全管理部利用协同平台发布“每日安全日历、安全工作动态、安全健康知识”等内容560篇,事故警示教育片、危险作业安全教育视频等专题片69部,促进职工增强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
(五)主动探索校企合作按需培训
一是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以产学研合作关系为纽带,相继与中南大学、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数十所著名高等院校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互相支持、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促进校企实现“双赢”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组织开展合作培训。公司层面与包头钢铁职业技术学院合作,针对吊车司机、高炉转炉炉前工、轧钢工以及矿山单位部分岗位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158人入职顶岗。包钢股份、北方稀土分别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举办高端复合型人才培养班,遴选154人进行定向培养。包钢股份、北方稀土、包钢矿业分别与浙江大学合作举办党组织书记、中高层经营管理能力素质提升等专题研修班。包钢西创与内蒙古鹿城职业培训学校开展多工种专业培训。
回顾2023年,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在公司党委的高度重视并有力推动下,各部门、重点子企业、基层单位各尽其职,特别是广大员工奋发进取,积极努力学习,取得了良好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部分单位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重视程度有滑坡现象,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尤其是在技能操作人员培训方面,工作开展不系统、培训效果不突出、覆盖领域不全面;培训工作针对性不强,在创新思维、解放思想等有针对性培训方面还没有满足员工需求,培训质量和效果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培训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不够、举措不多,需进一步加以探索和改进。上述问题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持续用力、认真解决,推动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取得更好成绩。
二、2024年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安排
2024年,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3—2027)》,按照公司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和改革发展中心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品牌培训项目实施为依托,以强化“12345”体系建设为保障,以提升培训效果为突破,发挥包钢党校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深入实施“全员素质提升工程”,年度培训计划开班率90%以上,各级各类人员学时达到规定要求,全员培训率达95%以上,为公司续写“齐心协力建包钢”时代新篇,重振雄风、做强包钢,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进入世界500强,齐心协力做有尊严、受尊敬的企业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一)示范引领、注重实效,高标准实施品牌培训项目
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和示范引领,突出抓好“五航计划”、“领导干部双休日讲座”、“白云讲堂”等品牌培训项目实施,对公司各层级、各类人才进行全方位、跟踪式培养。
1.“启航计划”针对2024年新入职员工,着眼“关心关注”和“广泛培养”,组织开展“融入包钢、融入团队、融入岗位、提升能力和胜任岗位”五个模块的系统培养,为新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辅导、支持、资源和渠道,提升新员工归属感,激励其立志高远、增长才干、奉献包钢。
2.“续航计划”针对“骏马计划”干部人才和纳入“育苗工程”培养人员,着眼“发掘潜力”和“储备人才”,本着“盯住培训、持续培训、长期培训”的原则,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经营管理、科学技术、财务知识、法律知识等方面培训,开拓工作思路、更新知识结构,全面提升综合能力与素质。
3.“远航计划”针对2022、2023、2024年度内新提拔任职的中层经营管理人员和新选聘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着眼“增长才干”和“拓宽视野”,与国内知名高校和企业合作,采取“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到高校内进行短期集中培训,加快知识更新,完善知识结构,进一步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汲取经验,全面提升综合能力与素质。
4.“领航计划”针对公司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高层次技术科研、高技能领军人才,着眼“高端培育”、“思维扩展”和“技术提升”,与国内知名高校或培训机构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开展经营意识、管理能力、团队建设、国内外前沿技术、先进方法、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交流及重点攻关项目等方面培训,全面提升综合能力与素质。
5.“护航计划”针对公司某一领域、某一专业等“急难杂症”、“卡脖子”问题,本着“集众智可定良策”的原则,召集公司或国内外相关专业领域高精尖人才,以“头脑风暴”、“集中研讨”、“对标解难”等方式,特色化定制培训班,不定期举办,进一步锤炼“行家里手”,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6.“领导干部双休日讲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二十大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党中央、各级党委政府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政治局势、经济形势分析、党的建设、科技创新、有解思维、经营管理、国企改革等主题,采取“请进来”或“网络直播”的方式,邀请国家部委、中央党校、知名高校等专家学者授课,培训对象覆盖全体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骏马计划”干部人才。
7.“白云讲堂”围绕白云鄂博矿资源综合利用,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国家专业领域院士、专家和领导学者等,开展前沿技术探索、技术创新实践、技术成果交流的高端讲座,培训对象覆盖全体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1-3期/年。
(二)突出重点、创新方式,高质量抓好各项培训工作
1.党员教育培训
充分发挥公司党校职能作用,以公司党校为培训主体,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党性教育轮训、党员发展对象、党支部书记轮训、党性教育示范培训等体系化、普适化类培训班,多措并举,年内对公司各基层单位党员实现培训全覆盖,培训学时不低于24学时。
2.综合能力素质培训
(1)组织好系统思维培训。通过组织参加企业家高端论坛、峰会、年会,到对标企业参观学习等形式,不断提升中层经营管理人员的系统思维、有解思维、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能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
(2)组织好知识更新培训。以“领航计划”“远航计划”“续航计划”实施为主,推进“互联网+教育”模式,不断推动经营管理人员和技术技能人才加快知识更新,完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拓展思路、掌握信息、汲取经验,提升综合能力与素质。
(3)组织好学历提升培训。持续推动公司关于激励员工学历提升政策的落实落地,积极与国内知名重点院校对接,联合开设经营管理、矿业工程、冶金工程等高层次人才培养班,促进学历提升,全面提升各类人才综合能力与素质。
(4)组织好业务技能培训。通过邀请专业领域知名专家教授来公司集中授课、组织相关人员参加专题讲座(研修班)、加大公司内外部经验交流力度等方式,不断提升生产组织、设备管理、财务分析、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等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履职能力。
3.技术培训
(1)组织好示范引领培训。针对公司高层次技术、科研等领军人才,与国内知名高校、企业或培训机构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模式,针对国内外前沿技术、先进方法等进行学习交流,促进其开拓思维、拓展视野,全面提升专业履职能力和技术水平。
(2)组织好技术交流培训。由首席科学家、首席技术专家、技术专家、首席研究员、特级研究员、总工程师等,围绕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等方面定期开展专题技术讲座,推动科研技术人才知识更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和研发水平。
(3)组织好重点领域培训。发挥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及公司各科研机构作用,以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分层分类抓好稀土、钢铁、矿业、物流、节能等重点技术领域的培训。
(4)组织好对标先进培训。组织科研技术骨干到同行业先进企业对标学习,并依据实际需要,分期邀请国家、行业及高等院校或先进企业知名专家学者来公司开展专题讲座、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
(5)组织好考前辅导培训。聘请相关专家对财会、经济金融、统计、审计、注册工程师等需通过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业人员进行辅导培训,或组织参加上级举办的专项培训班,提高职称考试合格率,多渠道提高科研技术人员技术等级。
4.技能培训
(1)组织好各层级培训实施。创新培训方式方法,突出培训效果,督导各单位逐级制定年度培训计划,层层压实主体责任,系统建立月、季、年调度及不定期调研检查机制,促进全员培训率达95%以上,45周岁及以下技能操作人员本工种培训率100%,推动职业技能得到有效提升。
(2)组织好示范引领培训。针对高技能领军人才、通用工种技师及以上高技能人才,围绕技术创新、工艺改造、产业优化升级等内容,开展技能提升专项培训,促进知识更新,不断提升技能水平。
(3)组织好班组长培训。围绕组织力、执行力、技能水平、职业素养等内容,举办专题轮训班,进一步提升工段(班组)长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和抗压能力。
(4)组织好新入职员工和转岗人员培训。通过新员工入职专项培训和新型学徒制、以工代训、技能提升等专项培养,快速提升其岗位适应能力,为公司推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夯实基础。
(5)组织好职业技能认定前培训。进一步加强题库及授课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知识更新,纳入先进知识和理念,选聘优秀教师及优秀骨干员工为学员授课,保证“理论+实操”培训不低于56学时,全面提升认定前培训水平。
(6)组织好全员持证上岗培训。加强对未取证人员的等级认定管理,特别是混合所有制企业和新兴产业,要全力组织等级认定,合理安排培训时间,解决工学矛盾,调动参训人员主动积极性,切实保证培训质量,尽快实现全员持证上岗。
(7)组织好职业技能竞赛前培训。扩大参赛人员选拔培养范围,确保将有培养潜力、技能水平较高的优秀人员选拔出来。对成绩优秀的参赛选手,组织赛前冲刺培训,助力取得优异成绩。鼓励基础较好的单位按照公司级竞赛文件制定专项竞赛制度,依托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形式开展以赛促训,在竞赛中检验技能、提升水平。
(8)组织好网络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公司现有线上培训平台优势,建立管理机制、完善课程内容、强化过程管控,推动实施“互联网+职业技能培训”,加大模拟仿真系统的引进使用力度,实现数字化赋能,系统构建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参赛人员综合竞争力。
(9)组织好培训平台建设。依托首席技能大师、技能大师工作室,联合公司工会创建“工作室联盟”,强化资源共享,促进交流提升。进一步强化基地建设,升级扩建焊接实训基地,争取国家级、自治区级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竞赛集训基地挂牌落户,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
5.专项培训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列入党员干部学习计划和教育培训计划,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至少安排1次专题学习研讨,公司党委至少开展1次专题辅导,举办1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班,各级党组织至少组织1次专题学习交流。各单位举办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相关课程及培训内容比重不低于总课时的20%。
(2)“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专题培训。以“两个稀土基地”建设为需求导向,加强与浙江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合作,通过共同承担课题、飞地培育等方式,全面加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深化与俄罗斯、西班牙、德国等国际科技合作,围绕稀土固态储氢、稀土高分子材料等领域,通过项目合作、联合共建实验室等方式,共同培育专业人才。
(3)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培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企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系统解读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方案的顶层设计框架与重点内容,引导广大干部职工深化对国企改革的规律性认识,准确把握新一轮国企改革有关政策出台背景和任务要求,抓好重点改革任务落地落实,激发改革创新活力。
(4)对标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培训。站位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大决策部署,解读国家和公司两级对标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的具体要求,以案例导入的形式,讲解企业开展对标采取的科学方法,解读实践中关注的重点问题,明确对标对象选取、指标体系建立和对标成果应用等,为深入实施对标一流企业价值创造行动奠定基础。
(5)采购管理培训。围绕采购管理重塑性变革与采购领域三年整治工作,邀请采购领域专家对采购政策和采购实操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采购从业人员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与采购管理先进企业合作交流,学习供应商管理、成本控制、采购策略等先进理念,切实提高公司采购管理水平。
(6)安全环保、特种作业培训。一是加强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培训,使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环保知识,熟悉有关安全环保生产规章制度,全面提升公司整体安全环保意识及能力。二是加强公司各重点子企业和单位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环保管理人员培训,进一步提高公司安全环保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管理技能,提升履职能力。三是加强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做好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取证和复证培训工作,严格执行持证上岗的规定。四是做好施工生产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操作人员以及施工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的应急预案演练培训,筑牢安全生产基础。五是把相关方的培训监管纳入管理视野,实行指导和有效的干预,消除隐患,巩固安全生产防线。
(7)统筹抓好其他专项培训。公司各级职能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以“一盘棋、一主题、一张网、一条线”为核心思想,以公司“建设世界一流企业,进入世界500强”为目标,结合实际需要,系统开展综合办公、信访、保密、群团、纪检、审计、组织人事、宣传、统战、财务、资产管理、法律等专业领域培训,夯实基础,不断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选派相关人员参加国家、自治区、包头市以及行业等系统组织的各类培训班,或组织相关人员赴知名企业、高校、红色教育基地等举办相关培训班,开拓视野、促进交流、增长知识,全面提升理论知识水平和岗位履职能力。
(三)强化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切实把员工教育培训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组织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坚持在提升员工整体素质上树立长远眼光和大局观念,积极推动培训工作有效开展。培训计划执行率、开班率、全员培训率、学时完成率、竞赛相关情况等将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2.强化经费保障。要全面落实《包钢(集团)公司员工教育培训经费使用管理办法》,保障培训所需。要多渠道争取各方资金支持,为培训工作开展提供多方面经费保障。要加强培训经费管理,规范财务核算,确保因培训发生的各项费用合理合规,及时核销入账。
3.健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要建立表彰和通报制度,对培训工作推进扎实有效、成绩显著的单位(部门)给予表彰,对培训计划落实不到位、工作滞后的单位(部门)予以通报批评。要建立员工培训表现反馈制度,将培训过程的考核情况及结果与员工培训期间的工资、绩效挂钩,并将其作为员工岗位调整、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重要参考依据。要坚持“凡训必考”,营造“以训促学、以考促学、以学促用”的良好氛围,激发员工学习动能,提升自我培训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