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广西农垦集团 - 《广西农垦报》

“四步齐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基

——金光农场公司加强青年人才培养纪实

2020-05-26    

金光农场公司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探索建立青年人才“四步齐走”培养模式,吸引并培养青年人才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公司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公开招聘、培训提升、正向激励、轮岗锻炼等,激发员工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工作干劲,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公司党委董事长表示青年人才培养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公司表彰青年员工


近年来,金光农场公司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探索建立青年人才“选、育、壮、护” “四步齐走”培养模式,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为企业发展筑基,以高质量人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精心“选苗” ,破解青年人才发展难题

  农场公司把青年人才引进作为破解员工队伍老龄化和企业发展活力不足等瓶颈的重要举措,在精心“选苗”上下功夫, “对症下药”引进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人才。把吃苦耐劳、耐得住寂寞的农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金光本地优秀青年,放到分场、子公司等一线岗位,打破基层技术人员流失欠缺的瓶颈;把学历层次高、接受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人才充实到总部及子公司管理层,打造一支走在行业前沿的综合人才队伍,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只要你们提出来,我们都尽力去做好! ”金佳园置业公司副总经理杨梅萍笑吟吟地把名片交到客户手中。看到客户点头致谢,她轻呼一口气,紧接着又开始查资料,整理报表,跟分场负责人联系果蔬中心联营事宜,处理加油站的工作……一天下来,杨梅萍忙个不停,恨不得一分钟当两分钟用。 “我是土生土长的金光人,这片土地养育了我,我将尽己所能报答她。 ”她如是说道。

在金光农场公司农资供应中心,刚刚外出对接业务回来的“垦二代”黄艳宁来不及喝口水,就又被工人叫走了。黄艳宁一边指挥装车,一边说: “目前正是甘蔗大培土和病虫害防治关键期,农药化肥一样都少不得,必须及时送到农户手中。 ”

像杨梅萍、黄艳宁这样的“80后” “90后”还有不少,经过层层面试和考核后,他们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不惧困难,勇挑重担,展现了新时代“垦二代”的新担当新作为新风采。

近几年,农场公司通过公开招聘,先后从社会各界、高等院校、职工子弟中引进紧缺优秀青年16名,有效解决企业人才断层、青黄不接问题。经过不断的调整、充实、改善,现在公司管理人员队伍平均年龄为42岁。截至目前,农场公司“80后” “90后”员工有53名,占全体管理人员总数的一半,其中22名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企业管理人员的年龄结构、学识水平、综合能力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

潜心“育苗” ,厚植青年人才成长沃土

  为了让青年人才迅速成长为骨干人才,农场公司采取员工“点单” 、企业送课的形式,开展素质能力提升大培训。2019年至今,通过理论课堂请进来、田间课堂沉下去、送培课堂走出去等形式,组织开展了多次培训,内容涵盖现代农业发展、企业经营、财务管理、法律法规普及、安全生产、营销策划、职业经理人培养等多个方面,累计受训人数达1400人次,广大青年在成长沃土上深深扎根汲取营养。

为了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青年员工建功立业、实现梦想,农场公司组建了青年志愿服务队、党员突击队、项目攻坚组,给他们赋任务、压担子、定目标,让青年人才在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中快速成长为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近日,农场公司对在2019年度工作中涌现出的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其中办公室、企划发展部、党群工作部等平均年龄不超过35岁的青年集体,以及一批“80后” “90后”青年荣获表彰。他们有的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有的奋战在项目建设现场、有的扛起企业信息化建设任务、有的用笔书写金光奇迹,以实干担当发展重任。

“是公司为我们搭建了成长的平台,让我们在向上的阶梯顺利攀登。 ”说到荣誉的取得和个人的成长进步,办公室副主任罗祺对农场公司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除了加强培训提升、深化正向激励,农场公司还组织开展轮岗锻炼,打通人才上下循环通道,让总部人员下沉分场、子公司一线,基层人员到总部跟班学习,形成人才到基层去、从一线选优才的良性循环,使员工“能文能武” ,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仗”能打。如经营管理部人员挂任壮禾肥业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提高经营管理实战经验;部室负责人兼任分场主任,发挥优势为基层排忧解难,提升综合管理能力;基层管理人员到总部跟班,参与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旱改水、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畜牧扩张等项目,在学中干,在干中学,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提升自己。

李炳杨就是这样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经过了党办、生产经营部、分场等“文岗” “武岗”多重历练,现在是农场公司最年轻的主任。在任前谈话中,李炳杨表示: “是公司搭建的平台和领导们的培养,让我得以展现自己、实现价值。企业就像一艘扬帆远航的轮船,我们是划船的‘主人’ ,大家都努力把每一项工作做到最好、最到位,就能够顺利助推公司这条船平稳驶向成功的彼岸。 ”

精心“壮苗”,为青年人才增强前进动力

  2019年,根据企业化改革要求,农场公司建立了“六部一室”+分场+子公司的组织架构,在人员配置方面,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打破条条框框和论资排辈等隐形台阶,把政治过硬、业绩突出、责任担当、群众公认的青年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广大青年员工在此次改革中纷纷崭露头角,被选聘到合适岗位。公司改革后,共有14名“80后” “90后”青年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目前, “80后” “90后”中层领导人员总数为23人,占比将近一半。

为贯彻落实农垦集团新发展理念,农场公司充分发挥薪酬绩效管理导向作用,出台了“以贡献率论英雄”的薪酬绩效管理办法,建立了岗位薪酬与单位效益、岗位职责、工作任务相匹配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让员工个人收入与企业整体效益联系浮动,打破大小等级之分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限性,激发员工干事创业、奋勇争先的工作干劲。在此基础上,还严格实行执行力考核,将管党治党、重点工作、生产发展、经营管理成效和综合表现作为考核内容,通过张弛有度的管理和科学严明的奖惩制度,将压力传递给每一个员工,推动工作落实。

“我们要彻底转变坐地收租的现状和‘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利用分场邻近扶绥县中东镇的地理优势,紧抓机遇,谋划好‘一路一带’工作,争取将中意分场纳入当地政府统一规划,全面提升分场整体经济实力。 ”在农场公司第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上,中意分场主任蒙伟文代表单位发言。 “中意分场土地面积较小,以前以规模定标准,我们同等岗位的收入低于大分场,现在新的薪酬管理办法出台了,小分场即将有大作为啦! ”他干劲满满。

  “目前,龙山基地、同正基地水肥一体化建设已在倒排工期、加速推进,很快可以完工投入使用。 ”农场公司企划发展部经理黄海生介绍工作进展时信心十足,“接下来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全力规划并落实好冷链物流与精深加工项目,延长我们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职工增收公司增益。 ”

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落实“三个一批” 、壮大国有经济等工作中,干事创业的青年人不只有黄海生和蒙伟文,还有不提困难、任劳任怨的梁秀章,埋头苦干的“老黄牛”黄威,以及“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的凌忠,果树管理比专业人士都要好的何潇……他们像一颗颗螺丝钉,钉在农场公司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在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全力推动农场公司驶入发展“快车道” 。

用心“护苗”,为青年人才打造安居家园

  接到面试通知,很惊喜;来金光一路忽上忽下像坐飞机,很刺激;得知面试通过,很高兴;工作上有前辈和领导们领路照顾,生活上有温馨舒适的食堂、干净整洁配套齐全的宿舍,还有兄弟姐妹式的关心关爱,很感动。这是大多数青年职工来到金光工作的感受。

“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农场公司良好的人才政策环境,吸引了众多优秀青年选择金光、留在金光。为了确保人才留得住,农场公司着力加强人文关怀,为青年员工打造安居家园:重新装修青年公寓,大力改善住宿条件,对公寓楼前的小花园进行改造,为员工提供一个休闲的好去处;持续推进安居工程及配套设施建设,满足员工改善住房需求,让“糟心”旧路换新颜,将“脏乱差”旧市场变成“高大上”的商贸城;丰富文娱生活,让员工在职工书屋里阅读交流、在金湖广场上运动健身、在农业公园中休闲散步,还有摄影比赛、演讲比赛、气排球赛、游园活动、联谊活动、文艺晚会等等,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有声有色。

“这里学校、医院、商场、超市、公园一应俱全,工作舒心、邻里友善,是一个有温度、有人情味的地方,我爱人在金光工作,小孩在金光上学,这里就是我们安居乐业的第二故乡! ”农场公司财务部副部长潘开先、企划发展部副经理刘勇异口同声为金光点赞。

28岁的黄小锋已经在农场公司工作了3年,现在是金佳园置业公司副总经理,工作越久,他越觉得自己来对了地方。在他看来,与其削尖了脑袋挤进车水马龙的城市,骑着电驴四处迷茫奔波,还不如开着小汽车,在田间地头实现自我价值,毕竟岗位、团队和平台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

刚入职2年的温松菲是一名摄影爱好者,闲暇之余喜欢用镜头记录金光的每个瞬间。 “我喜欢漫步金光小镇,倾听微风吹拂蔗叶的沙沙声,傍晚时候的农业公园水波荡漾,一朵朵莲花、一阵阵清香,让人心旷神怡,舒适愉悦。别人花钱买的休闲,我们金光到处有。 ”温松菲对金光的环境非常满意。

“如今,广西农垦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质量发展机遇期,推动农垦以最优姿态进入区直国有企业系列,建设农垦小康社会和实现乡村振兴,都对人才建设与人才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做好青年人才的培养,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所在,为青年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提供舞台、当好伯乐,是我们的义务,更是我们的责任。 ”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添文说。 (劳丽娟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