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失学的孩子,赤脚走在泥地里,背上背着砍柴的袋子,头上顶着轮胎内胎遮挡风雨。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89年10月30日,团中央直属的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下称青基会)召开“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新闻发布会,“希望工程”应运而生。而那时,青基会的全部家底,只有团中央拨付的10万元启动资金和1万元的工作经费。为了尽快募捐到资金,他们最初采取的是向全国各工矿企业发放劝募信,青基会印了大约50万份传单,动员工厂的青年工人帮着抄信封,青基会的每个人每天晚上也抱一大摞信封回家去抄。
用这样的方式,他们把13.7万封筹资信寄到了全国的工矿企业。接着,在1990年1月,又向全国40万个工矿企业发出了宣传材料和劝募信函。这样的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每一批信寄出去后半个月左右,都会掀起一一个捐助的小高潮。1990年,建立起了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一安徽省金寨
县希望小学,次年,云南也建起了第一所希望小学一武定县希望小学。从1989至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