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建筑通讯》

我们都是追梦人我们都是追梦人

———记“一带一路”上的拓荒者闫金峰

作者:■文/罗海燕 孙明辉(电力)    
2019-11-18    

建设中的纳米比亚湖山铀矿项目

 从中国到非洲纳米比亚约1.5万公里,这是中建电力副总经理闫金峰的家和工作地的距离。5年,1800 多个日与夜,在这片古老而又神秘的大地上,闫金峰和他的团队开拓了5个国别组的数十个项目。

作为最早一批走向海外的中建电力人,首批奋斗在非洲的二局人,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筑梦人。闫金峰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不怕苦!不后悔!”的誓言。

指哪打哪,轻装简行赴非洲

“赶紧交接下工作,5天后到纳米比亚报到,证件都给你办好了。”五年前的今天,正在核岛巡视的闫金峰匆匆挂掉了这通“诈骗电话”,直到公司人事部经理亲自打电话,他才相信自己真的要去非洲了!

2014年,已经进入建筑行业17年的闫金峰早已成为中建电力广东台山核岛项目土建施工负责人,作为中国建筑在核电建设领域的首个核岛项目,闫金峰的工作可以说是“前途无量”。

然而,在去与不去这个问题上,他从来没有犹豫过。“接到调令就立马出国了,老家没来得急回一趟,就连电话也忙得没和爱人打一个。行李就是一个小皮箱,里面装了两件衣服。”回想起那个夏天所作的决定,闫金峰觉得像做梦一般。

和其他项目相比,纳米比亚湖山铀矿盈利不算最高,可正是因为这个项目的存在,中建电力打开了非洲市场,而闫金峰也成为了公司在整个非洲区域的首位拓荒人。

力转颓势,项目管理树先锋

“当地监理公司明确表达了对中国企业的不信任!”原来,由于国外截然不同的施工环境和巨大的文化差异,年轻的团队有些“水土不服”,往往是工程进度未至三成就有些后继无力了。连续多天泡在现场的闫金峰发现,解决这个问题还得从优化施工计划和人员配置两方面入手。

“厂区南北相距7公里,每个点转一遍就要花去我大半天的时间。”掌握了操作工技能熟练程度、项目各环节衔接步骤等情况后,他从人、机、料、法等环节入手,用几个晚上制定出一份新的施工计划表,严格履行半个月后,原本冗乱低效的施工现场变成了井然有序的流水作业。

“我们这里的管理人员全都下工地干过活,就连我们几个都去搬过砖。”想起初到非洲的日子,为数不多的几位女员工聊了起来。原来,由于观念不同,每到节假日或发工资后当地工人都不上班,更不可能加班。为了赶工期,闫金锋带头下工地,确保现场施工跟上进度安排。慢慢地,随着项目施工管理水平的提升,闫金锋也逐步成为业主和监理口中的“金”字招牌。

多国发力,一带一路拓版图

“我们不需要合作伙伴。”随着纳米比亚湖山铀矿项目的顺利推进,闫金峰将眼光放到了整个非洲市场。急于开拓市场空间的他不知道听过多少次这样的话。

“我们距离首都温得和克有400 多公里,要想准时参加商务见面会,只有凌晨出发,不过即使去了,也常常是一无所获。那天听说有一个项目马上要开始招标,我在人家公司门口站了一天也没有一个人搭理。”回想最初开拓市场的那段时间,闫金峰苦笑着说。

为此,他特意组建了一支商务团队,主动邀请企业到项目参观考察,并与当地信誉等级较高的公司组成市场拓展联合体。功夫不负有心人,纳米比亚国家新闻中心、翁奥铁路路基、赞比亚商业综合体等近10 个项目陆续向团队伸出了橄榄枝。

深耕非洲大地5年来,老闫的团队从最开始的寥寥数人发展到了近百人的规模,从纳米比亚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到津巴布韦中学、赞比亚卢萨卡、肯尼亚道路。他们一路走来,一路荆棘,伴随着“一带一路”的春风徐来,先锋官老闫终于踏上了一条充满希望的追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