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尊敬的程厅长,各位老师、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安徽建筑大学建设发展研讨会,意义重大,目标明确。这次研讨会就如何学习研究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建设和管理经验,进一步明确办学思路和办学方向,切实提高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建设一所高水平有特色建筑大学开展大讨论。下面我代表学校党委行政就学校今后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几点思考,供大家讨论。
一、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着力提高依法治校水平更名大学不只是改个名头、换个标牌,更重要的是在新的平台上,切实加强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
坚持依法办学,制定、完善《安徽建筑大学章程》,加强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认真分析研究我校的发展实际,根据《安徽建筑大学章程》,切实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
学校将对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进行清理、修订、完善,规范管理程序、办事程序,提高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优化、完善内部管理体制,逐步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向高水平大学迈进。
二、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水平师资队伍是提高办学水平、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键和基础。更名大学后,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把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不断提高我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积极实施“易海人才工程”计划,力争实现“5321人才战略”目标,制定并完善高水平教师队伍引进和培养方案,积极支持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大学、科研院所进修、访学,创造条件组建紧固型的学术团队和科技创新团队,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队伍,切实提高我校师资队伍的教学、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同时,学校将认真研究干部队伍现状,制定干部队伍建设、培养规划,加强干部队伍特别是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开阔视野、开拓精神和开放意识的干部队伍。
三、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科教育和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学校的未来发展。更名大学后,学校将一如既往地把提高本科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工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多样性的需要和我校学科专业的不同特点,积极推进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强化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素质的提升。把因材施教落在实处,特别是传统优势学科专业要紧跟行业发展,进一步强化专业优势、突出专业特色。
要加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注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贯通。按照学分制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实行弹性学制和专业辅修制,体现多样化与个性化人才培养。
深化工程教育改革,加强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积极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工程教育模式改革,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全面落实到工程教育的各个环节。
2、加强专业建设,走内涵与特色相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坚持“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多样培养,重在应用,全面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围绕土建类学科,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办学实际,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重点建设传统专业,协调发展新办专业,以传统专业带动新办专业,以新办专业支撑传统专业发展。加大传统专业的内涵建设,将传统专业建设成为特色品牌专业;通过特色品牌专业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提高新办专业的办学水平,凸显新办专业的办学特色。
3、搭建创新教育平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培养现代工程师为主要目标,充分考虑工程的综合性和技术人才的多层次性特点,突出工程特色,加强工程实践的训练,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科技创作,制定政策支持创新实践基地、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搭建创新教育平台。
四、进一步加强科研平台建设,着力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围绕节能环保、城镇化与徽派建筑、地下工程、公共安全、先进建筑材料等重点领域,统筹全校科研力量,积极谋划国家级项目,建设大平台、产出大成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1、加强重点科研平台建设,规范科研平台管理进一步加强优势资源整合,形成重点学科与重点平台的合理搭配,提高科研平台内涵发展能力,重点教师若干个具有较高科研水平的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承担重大科研或工程项目研究的重要基地。
进一步加强科研平台管理,完善科研平台体系建设。学校将出台并实施《安徽建筑大学重点科研平台管理办法》,引入高水平大学重点科研平台管理模式,选聘科研平台负责人,明确科研平台职责和任务目标,完善科研平台考核办法,建设高水平科研平台,促进学科发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2、凝练科研方向,积极谋划与实施重大项目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的战略需求,积极谋划并组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点科研项目;在城镇化与徽派建筑、地下工程、公共安全等领域积极谋划重大社会服务课题。
3、加强协同创新,提高科研水平认真落实“2011行动计划”,积极推动跨学科、跨地域、跨单位的协同创新,探索协同创新新路径与新方式,创建若干个特色与优势明显的协同创新团队,大力推进科研兴校战略,着力提高我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科研水平。
同时,不断加大资助力度,积极培育学术与技术带头人,为学校科研实力的提升积蓄能量。
4、加强科技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主动开展与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企业、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与合作。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和行业发展趋势,发挥我校的学科特色和科技优势,积极服务安徽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开展对城镇化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的多学科协同研究,推进低碳城市、生态城市、美好乡村建设。
要进一步加大专利申请与转让工作,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五、进一步加强学科和学位点建设,着力提高研究生教育、培养水平继续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实现“1586”学科建设目标。不断提升学科内涵建设水平,重点打造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重点学科,把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取得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
加强硕士学位点建设和管理,进一步科学规划硕士学位授予点的布局。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完善研究生导师选聘、考核制度,规范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加强对年轻导师的培养。注重研究生基础理论教学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重点加强工程实践、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等环节训练,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水平。
加大投入,不断提升省级博士学位建设点的建设水平,力争在2年内通过省级验收,尽快实现学校博士点零的突破。
六、集中财力物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高水平建筑大学建设提供有力保障要继续坚持勤俭办学,深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严格执行国家和安徽省有关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资金管理,防范财务风险。加大对预算执行监管和预算绩效考评。加强资产和经济合同管理,规范收支行为,努力提高资金、资产使用效益。
集中财力物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完善南北校区功能区划。发挥北校区区位优势,加大北校区综合改造力度。完善南校区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各项配套设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化校园文化景观,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同志们,新的使命正在召唤,新的征途充满机遇和挑战。全体建大人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高教强省战略,以及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为实现安徽建筑大学新的宏伟蓝图而奋勇前进!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