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榆林学院 - 《榆林学院报》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的体会

作者:孙瑞林  榆林学院党委宣传部    
2013-12-30     浏览(351)     (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宣传思想工作一定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这是对宣传思想工作基本职责的时代定位。高校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阵地,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承担着建设宣传思想文化高地的重要职责和任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就是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转化为工作设计、体现为工作理念,具体为工作任务,落实到服务教学中心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为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区域性、应用型的榆林学院,为推动榆林大学梦的早日实现,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文化支撑。

一、切实履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基本职责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切实履行好基本职责,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中心、什么是大局。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改革发展稳定是高校的大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准确定位,主动把围绕教学中心和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为基本职责、基本要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要理清教学中心工作与宣传思想工作的关系。从党和国家层面看,“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从高校层面看,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宣传思想工作是管方向管导向、事关意识形态的重要工作,是先导性工作,是育人工作。因此,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既要抓中心工作,又要抓意识形态工作,二者不可或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为教学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和文化支撑。再次,要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围绕教学中心和服务改革发展大局,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切实体现在宣传思想工作的导向、基调、思路和举措上;要切实为中心工作和发展目标,提供保障和支持;要切实在因人才培养而谋、应人才培养而动、顺人才培养而为上用功着力,成为促进办学目标实现的助推器。

二、着眼大事,守土尽责,积极作为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只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真正把围绕教学中心、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为基本职责,才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才能为学校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才能更好地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1、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担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一种责任,是一大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工作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一个大有可为的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主动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觉性,要站在高处,走在前头,眼睛向下,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主动发声,巧于发声,发好声音。要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的办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思想观念,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中体现宣传思想工作的价值,力戒宣传思想工作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现象。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的重要方针,弘扬主旋律,宣传中国梦,讲好大学梦,传播正能量。要有话可说,有话好说,有说服力,有感召力,为学校改革发展稳定凝神聚气、形成合力。要全面系统地做好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各项工作,坚持内聚人心,外树形象,为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多谋划、多思考、多研究、多规划,多做理论支持、舆论引导、氛围营造和服务工作,促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的协调发展。

    2、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突出重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就要在国家大局下思考、在国家大局下行动,宣传好中央精神、宣传好中国梦、阐释好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围绕高校中心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从服务师生出发,整体策划,详细安排,重点推进。要加强理论武装、改进形势宣传、组织主题宣传,宣传真善美。重点宣传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方向,重点宣传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办学保障、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各方面的工作和成就,强化特色、亮点、典型和品牌宣传。要坚持“三贴近”原则,为师生员工提供服务和指导,让学生、教师和教学科研成为宣传报道的主角。要大力宣传“师德模范”、“先进教师”、“青春榜样”、“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让师生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凝聚正能量。要把握好时、度、效,主动发声、主动回应师生关注的问题。要发挥好理顺情绪、疏导思想、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的功能。

    3、强化外宣,树立形象,提高声誉。向社会宣传高校形象、展示高校办学成就,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社会乃至境外对高校的认知度、认同度、知名度和美誉度,是高校宣传工作的重要任务。高校外宣工作的重点应立足人才培养、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传承创新文化工作和办学特色、亮点、品牌、成就的宣传,立足于开放办学、融入社会的宣传,立足于使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学校、关注学校、支持学校、维护学校的改革发展。学校要主动与中省市主流媒体联系、沟通、合作,多谋划,选焦点,传播学校好声音,讲好榆林大学梦,扩大学校影响力,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坚持“三个创新”,提高宣传思想工作水平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动力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创新,重点要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个创新”的论述,凸显了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唯有改革创新,才能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时代性,才能更好地发挥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作用。

1、解放思想,推动理念创新。“不日新者必日退”,做好新时期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更加注重创新。理念创新,就是要保持思想的敏锐度和开放度,体现时代性,勇于打破旧观念束缚和习惯思维定势,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先行性、主动性、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基层意识、阵地意识,树立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思维,树立大宣传工作理念,整合宣传思想工作有效资源,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不仅是宣传部门的事,更是全校所有部门和所有院系的事。要坚持“一盘棋”和“大合唱”,调动部门、院系的力量,一起来做宣传思想工作,发挥部门、院系优势,形成推进学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强大合力。

2、积极探索,推动手段创新。手段创新,就是要积极探索有利于破解工作难题的新举措新办法,特别是要适应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的新情况,主动适应“全媒体”、“自媒体”的发展和变化,加强网络舆情研判,重视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对高校师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精神文化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加强网络文化阵地建设,增强网络文化吸引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教育主题网站教育引导作用,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主动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

3、重心下移,推动基层工作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就是要把创新的重点放在教学科研一线,放在院系工作一线,强化服务教学、服务教师、服务育人的理念,扎实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要深入院系、深入教学科研、深入师生,及时了解师生思想动态,聚焦师生,帮助师生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要讲究宣传艺术,寻找宣传亮点、特色,发掘培育宣传典型,打造宣传品牌。要建立院系新闻宣传队伍,提升院系宣传工作的能力与水平。要切实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减少会议、减少文件,加强指导、协调、督促,狠抓工作落实,在改进和创新中,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实效性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