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浙江海洋大学 - 《浙江海洋大学报》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海洋表面电波传播特性获取与信道建模”启动会在学校顺利召开

2024-06-20    

海洋表面电波传播特性获取与信道建模项目启动会在浙江海洋大学召开,来自北京交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参加。项目旨在研究海洋表面大气波导的电波传播数据获取方法,建立洋面大气波导链路信道表征模型,推动海洋通信领域的进步与创新。

【本报讯】6月11-1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专项“海洋表面电波传播特性获取与信道建模”项目启动会在学校召开。校党委书记严小军出席启动会开幕式并致辞。来自北京交通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单位的4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参加启动会。启动会由浙江海洋大学海洋通信实验室承办,实验室负责人、国家级人才、学校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堃主持启动会。

项目由北京交通大学牵头,浙江海洋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承担,项目旨在深入研究基于海洋表面大气波导的电波传播数据获取方法,探讨洋面水平空间大气波导传输的时频空特性及规律,建立洋面大气波导链路信道表征模型,并分析适合洋面大气波导传输的通信系统参数,最终解决远海通信的交互需求。

学校党委书记严小军在开幕致辞中对参会来宾表示诚挚的欢迎。他强调,学校围绕海洋5G通信关键技术,积极服务智慧东海建设,依托省海洋大数据挖掘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平台,力争在海洋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波浪发电装置、无人船研发、船舶智能化升级等领域持续创新突破,加快推进新一代海洋5G终端设备研发,构建海洋5G终端标准,助推浙江省海洋产业向国际化、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空间信息研究院院长宋朝晖、北京交通大学电信学院院长艾渤出席会议并致辞,宣布“海洋表面电波传播特性获取与信道建模”项目正式启动。

会上,项目组成员汇报了项目研究目标、研究思路及方法,以及预研报告。合作单位介绍了建立长期观测波导的选站方案。与会专家就项目的实施方案对项目组进行审议与质询,并进行了充分的指导和交流。

本次“海洋表面电波传播特性获取与信道建模”项目启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海洋通信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未来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了海洋通信领域的进步与创新。(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