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报》

“为绿色转型提供化学力量”

校长张希的一堂思政课

2020-12-18     浏览(107)     (0)

本报讯 (记者 张宏伟)12月10日,我校无机超分子楼圆形报告厅座无虚席。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张希结合多年教学和科研工作经历,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化学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为主题,为化学学院学生上了一堂思政课。

“今天主要是想与大家分享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一些体会,就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化学工作者的义务和责任。”张希谦逊平和的开场拉近了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他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的背景讲起,列举了 “十四五”规划主要目标,并重点围绕 “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这一目标进行解读。

张希列举了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理念的演化,分析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告诉同学们坚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他介绍了2013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的显著成就,并表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可以同向而行。

“面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国家发展需求,化学工作者应该承担什么义务和责任?”张希以一名化学科学家的视角,从温室效应、能源结构、材料循环利用等方面畅谈了学习体会。他鼓励同学们加强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材料和产品的科学研究,如可再生塑料、可再生橡胶、可再生纤维及可再生高性能材料等等,这里有无限的创造空间,这是化学工作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氮气和氧气是温室气体吗?为什么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水对温室效应的贡献有多大?如何平衡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如何实现高分子材料的可循环再生?”课上,张希不时抛出问题,与大家一同探讨交流。他强调,化学的灵魂在于创造,创造新的分子,创造新的结构,化学的魅力在于变化,出神入化,变化无穷。希望同学们珍惜在校时光,既学习知识,又提升能力,为绿色转型提供科技支撑,承担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责任。

“这堂思政课令我收获满满!今后我要更加自觉地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好大学之路、人生之路,用一名化学人的青春书写无愧时代的华章!”化学学院2019级本科生陈明洋说。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石瑛表示,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将带着使命学习好、研究好、阐释好、讲授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时把 《建议》中的最新精神融入思政课,并结合青年学生特点创新教学方法,真正让全会精神入脑入心,全面推进全会精神 “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