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青海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了一场名为“走进大美青海——中韩缘文化节”的活动。期间,由中韩两国共同举办的“崔致远中国展”让更多青海人认识了一位叫做崔致远的韩国古代文学家、书法家。
崔致远一生的行迹与青海并无关联,但是1130年后,他的书法却亮相青海,这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崔致远(857—908),字孤云,新罗末期人,是朝鲜历史上第一位留下了个人文集的大学者、诗人。他十二岁来到当时唐朝的首都长安,在中国一共呆了16年时间,前七八年在长安、洛阳求学,后半期则先后在南京、淮南为官约8年时间,曾参与讨伐黄巢。
在当时的新罗,阶级制度非常严重,崔致远出身中等家庭,很难升上高位。他的父亲希望他留学唐朝,并在那里大展宏图。 崔致远十四岁被国子督录取。那时在国子督有8000个学生,3000个是本国的,5000个是从外国来的。他十九岁的时候,留学生中间得状元,所以唐朝皇帝让他去南京当官。
如今我作为一名韩国留学生来到青海民族大学学习汉语,了解到一千多年前的韩国留学生在中国的事迹,更加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也深深感到中韩两国的友谊源远流长。
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但是友谊是没有界限的。看到崔致远,我的内心也有这样一种愿望,那就是成为一位对青海有所贡献,能够继续传承这份友谊的韩国人。为了实现这个梦想,我应当首先爱青海,爱中国,像崔致远一样。
青海的风景非常漂亮,拥有独特的地貌和景观,但是我认为大美青海还有另外一个少有人提及的名片,那就是青海人。在青海民族大学留学期间,我常常喜欢跟不同的人交流,以提高我的汉语水平,这其中就有很多青海人。我跟阿强是在奶茶店认识的,当时他听到我的汉语不太流利,就问我是不是外国人。当他知道我是韩国人以后,我们就有许多交流。阿强身上有着特有的善良和实在,我们经常一起吃饭,我向他介绍一些韩国的食物,他则带我去吃一些青海本地的特色菜肴。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也愿意帮助我。跟他的交流也让我更多了解了青海,了解了中国,也提高了我的汉语水平。
我也去州县参加过一些活动,比如徒步、旅游,每次都能感受到朴素的美。青海人非常热情好客,每次见了面都真诚地邀请我到家里做客,我常常通过他们了解青海的风土人情。这些人成为我了解大美青海的名片。
我一直有个愿望,做一个像崔致远那样中韩文化交流的使者,现在从青海人身上感受到的质朴和善良也让我产生了一种想法,那就是我也可以做青海的名片,把青海介绍给更多的人。
崔致远在他的文章里为什么把中国描写得那么美?我想除了中国本身的美之外还有这片土地上具有心灵美的中国人民。心灵美是最美的风景,而青海便具有这样的风景。
要做好中韩友谊的桥梁,成为大美青海的名片,就要学好当地的语言,因为语言是能让我们互相了解的工具。崔致远在国子督学习汉语,国子督让他了解中国,让他爱上中国。对他来说,国子督是“关口”。汉语对我来说也是“关口”。我感谢青海民族大学,也感谢在这里遇到的每一位大美青海人。
虽然我的汉语水平进步不太快,但是我会不断努力,我想只有将汉语学好了,我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人。虽然青海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这让我的身体有些不太适应,但我还没有回国的计划,只要没有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 我希望在青海生活很长时间。
大美青海,有着许多名片,其中我认为最美的,还是青海人。我也愿意做青海的名片,把青海的美告诉我们国家的人。
(郑元吉 国际教育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