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冉常友)500 年历史的民俗盛会,76 岁的非遗“扛把子”,一群热血澎湃的年轻“后浪”...东莞这部新上线的纪录片《哨韵人生》,拍出了非遗传承最燃的样子!它不只是一部片子更是一场关于坚守与创新的“江湖传奇”!
6 月 14 日是 2025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东莞广播电视台和茶山镇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联合摄制了纪录片《哨韵人生》。该片镜头对准国家级非遗瑰宝——茶园游会,以及它的灵魂人物,76 岁的新晋“国字号”传承人——骆炳根,聚焦茶园游会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等内容,以生动的影像记录展现了根叔的初心与坚守,向观众展示岭南文化基因的绚丽色彩,彰显文化自信。
根叔挖掘茶园游会文化内涵
茶园游会每年农历三月廿五至廿八日举行,以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近年来,茶山在传统巡游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拓展活动内容和形式,为茶园游会注入新活力。
非遗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正是由于传承人的坚守,茶园游会得以传承和创新发展。
年近八旬的骆炳根,被身边人亲切称为“根叔”,多年来他主动扛起重任,积极探寻、挖掘散落民间的茶园游会传统仪式和文化内涵,为茶园游会的保护传承作出了突出贡献。
2025 年 3 月,骆炳根入选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纪录片里藏着啥?
纪录片《哨韵人生》以第一视角展开叙事,记录非遗传承人骆炳根如何带领一群热血澎湃、秉持初心的“接班人”和“热心人”为游会前后奔走的点滴,深入传承人的生活,感受传承人的喜忧,展现其如何为传承保护茶园游会心手相授……
无论是守正还是创新,目的都是为了让宝贵的非遗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得到有效传承。如何推动非遗融入生活,与相关领域深度融合,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摄制组通过并借助“根叔”的角色牵引,通过他与弟子、专家、新生代等不同人群的场景切换,讲述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工作者的故事,展现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茶园游会的盛景、传承、弘扬和现实应用等内容,呈现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以及深深的文化自信。
该片以高清晰的影像和高保真的声音,力求体现历史性、艺术性和欣赏性,注重史料价值,弘扬非遗时代价值 的 同 时 ,探 讨 传 承 困 境 的 破 局 之道,传递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