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哈尔滨理工大学报》

莫斯科国立大学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代表团来我校访问

2018-03-15     浏览(61)     (0)

本文介绍了哈尔滨理工大学邀请俄罗斯科学院及莫斯科国立大学首席研究员谢尔盖·萨维罗夫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主任申泽骧教授来访的情况。会见中,双方讨论了联合研究、学生联合培养和产业化合作等事项,并参观了中俄新(CRS)创新研究院。学校围绕“双一流”大学建设需求成立该研究院,致力于新材料、新能源与环境科学方面的创新研究。



  本报讯 应我校邀请,俄罗斯科学院及莫斯科国立大学首席研究员谢尔盖·萨维罗夫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生学院主任(我校石墨烯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申泽骧教授于3月13-14日到访我校。
  13日上午,校长李大勇在教学主楼第二会议室会见了代表团,副校长房文斌主持会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科技处、研究生部、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相关同志陪同参会。
  李大勇首先对谢尔盖·萨维洛夫教授、申泽骧教授的来访表示欢迎,感谢俄罗斯科学院两位院士接受聘请成为我校荣誉教授和首席科学家。随后,李大勇介绍了我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特色及优势学科等方面,并希望谢尔盖·萨维罗夫教授和申泽骧教授能够加入我校强校建设和“双一流”大学建设工作中,共同探讨各类项目的规划、实施等重要战略问题。
  房文斌表示,谢尔盖·萨维罗夫教授的碳纳米管、稻壳发电、提纯二氧化硅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我校在人才特区建设及成立中俄新(CRS)创新研究院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均得益于莫斯科国立大学及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水平教授们的帮助,未来我校一定会在人才培养、科研及产业化方面取得长足发展。
  谢尔盖·萨维罗夫教授首先感谢我校的热情邀请与接待。他表示,莫斯科国立大学多年来与中国高校合作密切,很荣幸能与哈尔滨理工大学加强合作,两校可以在环境保护、碳材料、新能源、化学产品加工等方面开展联合研究;双方可以开展学生联合培养项目,互派学生,增进对两国文化和教育体制的了解,促进两校间的实质合作;另外,石墨烯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的建立是两校合作发展的重要一步,相信该中心在中国、俄罗斯、新加坡三方的共同参与下一定会更好地发挥作用,在进行基础研究的基础上,做好产业化及技术输出并落地龙江,此种模式的合作也将有利于寻求更宽支持渠道。谢尔盖·萨维罗夫教授希望在即将签署的备忘录框架下,能够推进上述合作内容。
  申泽骧教授表示,希望利用中俄地缘、政治和文化优势继续加强合作,以莫斯科国立大学和俄罗斯科学院为平台,借鉴其丰富的国际合作经验,以哈尔滨理工大学为基地,开展联合科研、研究生联合培养和产业化全面合作,申请更多渠道支持。
  李大勇在总结时指出,俄罗斯和新加坡的友好使者和知名科学家的加盟为学校的国际合作增添了新动力,我们更有信心加快学校“双一流”大学建设,借助国际著名大学的科研和师资力量使学校再上新台阶。
  会谈后,李大勇向谢尔盖·萨维罗夫教授颁发了哈尔滨理工大学电气学院兼职博导证书。
  14日上午,中俄新(CRS)创新研究院讨论会召开。房文斌、谢尔盖·萨维罗夫教授、申泽骧教授及科技处、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详细讨论中俄新(CRS)创新研究院的运行模式,探讨在稻壳秸秆生物质发电、非晶态二氧化硅提纯、水处理技术等方面开展联合研究以及研究生联合培养的相关事项。讨论会在务实、融洽的气氛中进行,对中国、俄罗斯、新加坡三方深入合作起到进一步推进作用。
  讨论会结束后,房文斌、谢尔盖·萨维罗夫教授、申泽骧教授与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电气学院等一行人员参观了西区7号楼中俄新(CRS)创新研究院物理空间,共同探讨试生产线、实验室、院士工作室等设计方案。
  学校围绕“十三五”规划和“双一流”大学建设需求,在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下成立中俄新(CRS)创新研究院,以俄罗斯科学院院士、莫斯科国立大学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首席科学家,引领打造国际领先科研团队,致力于新材料、新能源与环境科学方面的创新研究。
  14日下午,谢尔盖·萨维罗夫教授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师生作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详细介绍了莫斯科国立大学的发展历程及相关学科专业,并与申泽骧教授参观了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室,在科研项目合作、师生互访及研究生联合培养等方面与学院领导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与交流。(国际合作与交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