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苏州科技大学 - 《苏州科技大学报》

“向科研工作者的终极目标进发!”

——记校第九届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孙艳艳老师

作者:通社记者陈江南    
2019-05-15     浏览(219)     (0)

本文介绍了孙艳艳老师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方法,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生动有趣。她善于引导学生发掘化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并通过实例和视频来加深印象。同时,她重视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探索兴趣,加入科研团队。孙艳艳热爱科研工作,已获得多项研究成果,并计划为本科生培养新方案做出贡献。她充满干劲,无惧挑战。





  化学药品的气味在空气中飘散,一个年轻干练的身影在实验室里忙碌着。孙艳艳将最后一只玻璃瓶放入仪器中,终于忙里偷闲地转过身来,开始了这段采访。甫一开口,她爽朗的语调,健谈的风度,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实践出真知
  孙艳艳老师 2013 年来到我校,至今已有 6个年头。目前教授功能材料专业课程,担任应用化学专业 17 级班主任和应用化学专业负责人。
  孙艳艳认为,理工科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必须经过缜密的实验调查来验证研究成果。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要用心体验化学的价值。基础知识是为真正的实验研究提供学术指导和服务的。因此,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研究致力于应用。”为了贯彻实践的思想,她在自己的课堂中屡有创新,并结合实际循循善诱。例如讲羧酸生成如何制备之前,她切入了生活实际:“小伙子小姑娘们,你们每个人身体里都有羧酸,当夏天跑完步,进行无氧运动之后,身体会产生大量乳酸,这就是你们感到浑身酸痛的原因。”接着她由“阿司匹林”这种家喻户晓的感冒药引出羧酸衍生物这一概念,最后通过讲解如何应用羧酸的化学性质制备药品,再次回归生活。当涉及有毒物质的化学反应无法进行实践时,孙艳艳会找一些国外的优秀实验视频当堂播放,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竞赛贵生动
  孙艳艳老师已连续获得两届校级青年教师讲课竞赛一等奖,第二届江苏省本科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等。谈及诀窍,孙艳艳认为首先在选题上既要选择较为基础、容易入门的课题,又要兼顾挖掘课题的深度。
  省竞赛中,她要准备20 个节段的课题,每个课题限时 20 分钟,教学设计要体现教学的思想和目的。既要自成体系,又要上下贯通,形成完整的知识链,非常具有挑战性。那年的五一假期,孙艳艳日夜以继地梳理教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因此她非常自信,游刃有余。孙艳艳认为,思路清晰是自己的一大优势,每张 PPT 都突出了重点和难点,结合了实际案例,使枯燥乏味知识点变得生动有趣。孙艳艳笑称自己是“工作狂”、“夜猫子”,一旦投入工作就必须追求完美,甚至细致到每张 ppt的字体和排版,否则不会放自己下班。
  孙艳艳授课生动风趣、声音洪亮、抑扬顿挫,她的表现力、感染力极强,能主导课堂的节奏,活跃课堂的氛围,这种风格为孙艳艳的课堂观感增色不少。
  科研是初心孙艳艳坦言,自己更喜欢从事学术科研工作。入校第二年,她就申请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7 年结题时已获得多项研究成果。
  孙艳艳对科研的情有独钟其实有迹可循。在攻读硕士学位的第一年,她被导师身上浓郁的学术派气质深深感染了,从此非常崇拜科研人士。她享受学术研究的过程,享受数据谱图完整呈现那一刻的成就感。2015年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女士默默奋斗,不计头衔,潜心研究,终致大成,令她心折不已,仰慕万分。
  孙艳艳一直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之间力求时间的平衡。“没有别的技巧,就是把所有的时间都运用起来,争分夺秒。平时碎片的时间用来看文献,等学生进入考试周,我们就可以一头扎进实验室了。”孙艳艳回答得轻松而坦然。
  师生重互动
  孙艳艳注重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实行小班教学,利用智慧教室中先进的多媒体设备,拉近师生距离。如果发现后排的同学露出迷茫的眼神,她会直接走下讲台和他们交流,鼓励他们勇敢提出问题。对于基础知识不牢的同学,她实行了奖励加分机制,只要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都可以加分。
  功能材料专业 2017级的孙瑶说:“孙老师和我们都加了微信好友,她欢迎随时电话‘骚扰’。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问题,我们会马上拍下照片发给老师求解,有问必答。”
  在学业发展指导方面,孙艳艳经常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的兴趣点,加入相关研究方向的老师团队进行科研训练。她经常带高年级同学进入她的实验室,继续开展科研深造。孙艳艳感慨,学生时常给予老师颇多启发。有些优秀的学生对自己的定位非常清晰,已经制定好长远规划,甚至是创业计划,这些值得她学习。
  作为化学化工系副主任,她为了组织制订更完善的本科生培养新方案,特意找来已经毕业的学生,询问他们在工作学习进修过程中的反馈意见,征求改进意见。作为班主任,她时刻关注着班上学生的动向,解决班长与班委之间的小矛盾,以宿舍为团体,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监督带头作用。
  尽管工作忙碌,但旅行是永远不会缺席的课题,这是属于孙艳艳的减压方式。当旅行结束后,她又恢复了充满干劲的状态,不惧竞争,无悔选择,欣然接受挑战,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能力。“科研永远是个无底洞,向科研工作者的终极目标一步步进发!”她细数对未来的展望时,脸上露出了自信而憧憬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