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三明学院 - 《三明学院报》

铸魂育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使命与担当

2019-08-01    

福建省高校2019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骨干教师培训班在三明召开,来自全省88所高校的100余名教师参加。培训班精心安排了四场专题报告和五场示范课教学活动,引导教师深入体会“概论”课要出彩必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教学与科研“两条腿走路”,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民办高校教师表示同样要重视思政课教学。



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福建省高校2019年‘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骨干教师培训班”于7月5-7日在三明召开。全省88所高校100余名“概论”课骨干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概论”课在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尤其是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为了给学员们“补钙”“充电”,本次培训班精心安排了四场专题报告和五场示范课教学活动。

在专题报告中,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郑传芳教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喆教授,《学校党建与思政教育》杂志社副主编张永平教授,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概论”课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怀艺教授分别就“新中国建立70年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给‘概论’课教师的科研建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等话题展开,引导学员们深切体会:“概论”课要出彩,就必须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概论”课教师要努力做到教学与科研“两条腿走路”,实现教学与科研的互动,通过提升自身的科研素质,更好地引导学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培养新一代的“爱马士”。

在示范课教学中,来自省内五所高校的五位“概论”课一线教师,分享了2018版教材相关章节的教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路子怎么走,信心在哪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大’的样子有何表现”,等等,引起了学员的极大兴趣和深入思考。台上或激情四射、或娓娓道来,台下或热情鼓掌、或换位思考,老师们表示,“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讲好“概论”课不容易,“概论”课教师和其他思政课教师一样,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把“概论”课讲得越来越好,让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毕生难忘。

短短两天会议中,学员们充分利用会内会外、线上线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不但收获了沉甸甸的友谊,也深刻地体会到了同行之间互相切磋教学、科研经验,对于学员们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师素养的“六个要”和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思政课建设指明了方向,这些内容本身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概论”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为擦亮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做出自己的贡献。来自民办高校的教师纷纷表示,民办高校也是社会主义大学,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没有公办和民办的差别,民办高校同样要重视思政课教学,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

据悉,我校“概论”课程于2010年建成了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该课程率先在所有思政课程中进行专题式教学改革,不仅在内容设计上直接体现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和针对性,也使得思政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换具有了可操作性。此次,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全省2019年度“概论”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将促进我校“概论”课程的改革和建设走向深化,努力实现“铸魂育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课程建设目标。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