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汉江师范学院 - 《汉江师院报》

校园处处是美景

——首届“校园最美瞬间”摄影比赛获奖作品创作谈

作者:本报记者 张玲 学生记者 王鹏    
2014-09-15     浏览(63)     (0)

本文介绍了本校首届“校园最美瞬间”摄影比赛获奖作品。获奖作品有展示美景、抓拍瞬间的,有捕捉真实感人瞬间和表达情感的。作者通过用镜头发现美、记录美、传递美,记录下了一幅幅美丽的“瞬间”,为校园增添了更多美好和动人的画面。

    我校首届“校园最美瞬间”摄影比赛于去年10月启动,今年8月结束,吸引了校内外摄影爱好者的广泛参与,累计收到作品近3000幅。最终,88幅作品脱颖而出,其中一等奖2幅、二等奖6幅、三等奖16幅、优秀奖64幅,获奖作者共计26人。

这些优秀作品的创作者们用镜头发现美、记录美、传递美,通过一张张或画面精致、或色彩流动、或真实感人的照片,描绘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美丽校园。

在获奖作品中,有一幅名为《郧师映画》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这幅作品中的明德阁色彩明丽,耸入云霄,与湛蓝的天空、流动的白云融为一个和谐整体。一名身着绿色连衣裙的女子撑着伞从阁楼前走过,为画面增添了几分活力。创作者朱树立回忆,拍摄的那天天气特别好,他拿着相机忙着在明德阁前取景,已经拍了几张了,都不太满意。这时,一个学生模样的姑娘背着书包从眼前经过,朱树立毫不迟疑,蹲下就抢拍了几张。姑娘很快走过去了,但美丽的身影却永远留在了相机里。看着这张心爱的照片,朱树立高兴坏了,他比谁都明白,若没有那个姑娘,没有当时的好天气,就不可能拍出一张这么优美的照片。这也让他更加坚信,一个爱好摄影的人,要随时做好按下快门的准备,因为美景往往不期而遇,稍纵即逝。

发现美、留住美似乎是所有摄影爱好者孜孜不倦的追求。而每一个善于发现并记录美的摄影者一定是一个抓拍的高手,《省长爷爷抱我了》这幅获奖图片恰好诠释了这一真理。照片展现的是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来我校视察,与桐华幼儿园师生同乐的喜庆场面。创作者罗优优敏捷地抓拍到郭省长怀抱小朋友开怀大笑的瞬间,画面温馨而感人。他认为,拍摄人物照片,并非一定要找帅哥美女做模特,真实、灵动的人物表情一样可以让画面鲜活、动人起来。

同样娴熟抓拍的技巧也显示在罗优优创作的另一幅作品《晚恋》中。当时他和爱好摄影的朋友爬上校园里的一处山顶准备拍一组晚霞照片。夜幕逼近,火红的晚霞染红了西边的半个天空。这位朋友完全沉浸在远方的美景中,不停地寻找合适角度。罗优优突然发现,朋友弯腰按动快门的背影与天边的晚霞和谐地统一起来,是那么美丽多姿。他欣喜地拿起相机,按下了快门,另辟蹊径地拍了一张“最美瞬间”。抓拍其他拍摄者聚精会神的画面,无疑再次诠释了“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的深意。

记录老校区搬迁场景之一的《谢幕》此次荣获二等奖。那是2013629日,宣传部任自玲老师带着十堰媒体的记者回到丹江老校区,共同见证和记录了老校区最后的撤离工作。偌大校园几乎寂静无声,杨献珍塑像历经风雨洗礼,依然巍然挺立。老校区正在举行最后一场期末考试,五年制学前教育的学生们正埋头完成在老校区的最后一张答卷。

  文科楼前,四位师傅正用粗大的麻绳、竹棍抬着从教室里推出的钢琴,准备搬运装车。校内的小商业街上,12年的老爷子商店关门了,很多店门口都写着清仓信息。人去楼空的宿舍楼前杂草疯长。

  走进昔日灯火辉煌、人头攒动的大礼堂,学工处刘丹萍处长正带领着同事们拆卸礼堂内的音响、灯光、幕布等舞台设施。空荡荡的礼堂回响着他们干活的声音。一张墨绿色的大幕布横贯舞台,在五六个人的共同配合中,缓缓落下,“告别老校区”——最后一场告别晚会的大型喷绘底幕逐渐显露,五个红色大字赫然闯入眼帘。“看到这样一幕,我内心突然来了感觉,立即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一场景。这张照片将我的记忆定格在老校区谢幕的那一刻。”看着《谢幕》这张照片,任老师边回忆边讲述。

  《尚艺楼成长记组照》比较独特。这组照片共4张,皆以尚艺楼为主体,通过展现不同阶段的建设场景来记录尚艺楼的成长印记。这组照片,乍一看上去,毫无美丽可言,照片展现在观众眼前的多是光秃秃的黄土地、冰冷灰暗的水泥墙和钢筋。然而,在创作者胡文江的眼里,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是一幅很有意义的“纪录片”。

胡文江清晰地记得,那是201112月的一天,尚艺楼建设工程即将启动,部门领导的一个提议,让他有了通过镜头见证这项工程的想法。于是,从破土动工的那天起,他的视线再也没有离开过尚艺楼。拍摄第一张照片是开工仪式,随后,每隔几天,或者上班下班的路上,他都有意无意地到工地上“串门”。尚艺楼工程历时一年零十个月,20139月全面投入使用。将近两年的时间,胡文江拍摄的照片越积越多,为了方便处理,他在电脑上专门建了一个文件夹,以拍摄日期命名,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尚艺楼建设各阶段的照片。

在他看来,建设中的尚艺楼虽然不是如画的美景,但它展示的是一种劳动之美、一种建设之美,一种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如今的尚艺楼已经成为师生攀登艺术殿堂的乐园,人们却很难体会到,曾经的建设者们排除万难辛苦添砖加瓦的艰辛与执著。《尚艺楼成长记组照》恰到好处地把这个过程记录下来,将其定格成一段催人奋进的回忆,激励着师生们珍惜当下。

表达创作者的情感,有时候在于某一画面,有时取决于某个角度,而有时又需要借助一些创意。此次获得风光类二等奖的《光芒》借助于一片被太阳光渲染的美景,完美地展现了校园的盎然生命力。《仰望组照》则透过一片蓝蓝的玻璃仰望图书馆的天空,拍摄角度独特。《守望组照》颇有创意,借用一只可爱的玩具熊表达对老校区的留恋,意味深长,感染力强。这些创作者们匠心独运,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挖掘出一幅幅美丽“瞬间”,为我们的校园平添更多美好而动人的画面,为广大师生描绘出一个风景如画的学习生活园地。

(本报记者 张玲  学生记者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