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南大学 - 《西南大学报》

主题教育见实效(二)

2019-12-20    

从顶层设计到落地生根

本报讯 心理学部教工一支部通过座谈、走访、问卷调查和党员同志头脑风暴,发现问题,立知立改。依托学科优势,确立以“树先锋形象、筑心灵后盾”为精神,以构建“四型”党支部为目标,设立了四种党员示范岗,创设“初心”品牌。打造初心论坛、初心公益和初心剧场三位一体的“初心”党建品牌,从顶层设计到落地生根,提升支部的凝聚力与吸引力。

初心论坛通过讲座、沙龙、座谈、宣讲等形式,纵横联合,围绕“党建+教学+科研”,开展“爱国情报国志”“勇于担当作为,夯实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等党建和学科特色鲜明的论坛活动,将体验式学习融入主题教育。

初心公益由知心工程和暖心工程两大工程构成。通过到重庆市九院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心、贵州省习水县三中等地开展“树先锋形象,筑心灵后盾”关爱心理健康初心公益活动及捐建初心书屋等,将心理健康理念和心理健康知识传递给大众。

初心剧场以心理剧、诗歌朗诵、合唱快闪等为载体,邀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心理学部退休老专家、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群众一起参加“传五四精神,树先锋形象”歌咏比赛、“我和我的祖国”合唱快闪和寄语拍摄,充分发挥了样板支部以点带面、引领示范的辐射带动作用。(心理学部)

聚焦问题抓整改

本报讯新闻传媒学院党委深入调查研 究,认真对照检视,围绕党建思政中心工作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学院改革发展和师生关注重点问题,扎实推进整改,确保整改有实招见成效。

针对党员教育形式不丰富、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的问题,组织开展“党员讲好故事”活动,挖掘身边榜样故事;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全国第三站校园路演和提前点映活动,为西大和新传师生用心献上一份爱国主义教育礼物;组织50余名优秀师生党员成立“心手相牵”党员志愿服务队,赴具有深厚红色文化底蕴的合川区土场小学开展“扬帆小记者”“我是主持人”“影视梦工厂”等素质拓展第二课堂,对接学校留守儿童,用心联系,用爱沟通,坚持播种温暖与关怀,探索建立党员示范作用发挥长效机制;各支部深入班团园区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宣传、义务志愿服务等活动,党员教育走出教室,贴近师生,党员积极主动性明显增强。

围绕人才培养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新需求不足的问题,学院领导深入一线开展专题调研和意见征集,发现问题,即知即改。维护修缮破损实验室设备,加紧实验大楼(现出版社旧楼)设计推进;启动“名记者、名编辑、名主持人进课堂”活动,搭建学界业界沟通桥梁,紧跟业界前沿动态,搭建理论融合实践的育人平台;加强一、二课堂协同育人调研,深耕学院“传媒文化广场”品牌,联合北碚区委宣传部、文旅委、教委、重庆自然博物馆和北碚图书馆,举办“芳年华月,舒声成诗 ”舒婷诗歌朗诵会,带领民众走近诗歌、感受艺术,突显学院文化育人功能,扩大活动社会影响和品牌效应。(新闻传媒学院)

师生共创美好育人环境

本报讯 体育学院党委广泛收集师生意见建议,积极研究整改措施,着力解决师生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针对第一运动场篮球场上方老枯病枝多,存在掉落伤人的安全隐患,学院积极协同教务处、基建处完成老病枯枝的切割清理,消除教学、锻炼安全隐患,为师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群众打造无忧的锻炼场地。

针对师生反映希望改善学习研究硬件条件的问题,积极改造研究生阅览室,增设博士研究生学习室,为第一届博士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伴随缙云美食城顺利拆迁,学院将人体标本实验室进行搬迁,积极协调在第三运动场休息室改建实验室,竣工后将现有实验室改造为导师工作室,为教师提供便利的教学办公环境。

针对师生反映强烈的第二运动场力量房和休息室不能满足需求问题,学院采购小组第一时间做出反映,分类有序推进场地及设施改善,集中资源改善一个运动项目,几年内接续完成相关改造工作。

此外,学院党委结合“五个一”活动,组织党员师生积极参与场馆教室维护和清扫,教工二支部和本科生四支部主动清扫中心体院馆周边环境,本科生一支部主动清洁整理学院荣誉墙。(体育学院)

强内核,健队伍,促发展

西南大学附属小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青年教师培养问题,即知即改,采取系列措施,推动主题教育取得扎实成效,助力学校内涵式发展。

以“三格层次”模式有力推动教师成长。附小以“多元”为基础,探索“三格层次”培养,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根据新教师的自身特点和任教年段,为其精心选择“导师”,学校组织拜师仪式、签定带教协议,制定专门条例对带教任务提出具体要求。对合格教师颁发“合格证书”,对合格教师中的优秀典型在年度评优、晋升入编等优先考虑。重视骨干教师“风格”培养,摒弃大部分教师终身“磨道式”发展的现象,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积极发展通道,努力提供和创设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形成新老交替的良性循环系统。

以“科学”为原则,选拔任用人才。给青年教师创造发展的平台;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让优秀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学校每学期选拔五六名优秀青年教师到各部门任助理,给他们实实在在的锻炼机会。

以“合作”为重点,广泛促进教师协作。教师结对子,包括牵手式师徒结对和骨干教师帮带结对;开展教研组内集体式,包括协作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核心小组引领指导和行动跟进式协作研究。此外,学校每两个月召开一次青年教师座谈会,校级领导一起参加,倾听老师们的心声;先后组织“绿蕴杯”青年教师赛课活动,跟进课展示活动。这些举措促进教师紧密团结合作。 (附属小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