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宜春学院 - 《宜春学院报》

浅议高校政治生态环境建设

作者:钟建华    
2015-06-15     浏览(190)     (0)

高校政治生态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需要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制度监督等,以实现高校校风的全面好转。加强高校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廉洁诚信的思想品德,有利于广大教师廉洁从教,有利于风气的全面好转,有利于高校事业的蓬勃发展。


  政治生态是相对自然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秩序而言的一种社会政治状态,实质上为一种“软环境”、“软实力”,是一个地方政治生活现状以政治发展环境的反映,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其核心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从政环境,并反复强调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客观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高校直接肩负着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高校人才聚集,知识层次高,历来为先进文明思想的策源地,处在建设政治生态的前沿阵地,对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具有导向引领作用。但随着办学的多样化,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新校区的建设,高校腐败案件时有发生,而且在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呈易发多发之势,腐败案例举不胜举,就江西省内高校而言,具有代表性的南昌大学原校长周文斌案,南昌航空航天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国炎案,其违法违纪情节触目惊心,发人深思,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事实残酷地告诉我们,高校已不再是一方“净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日趋严峻,因此,建设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环境,有利于加强和推进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建设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环境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高校校风的全面好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系到高校事业盛衰成败。办人民满意大学,始终保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走什么样的路,举什么样的旗,关键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要依法治校,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为高校的发展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加强党的建设,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是关键。校风是高校师德师风、机关作风、学风考风的集中体现,构建风清气正的高校政治生态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廉洁诚信的思想品德,有利于广大教师廉洁从教,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风气的全面好转,有利于高校事业的蓬勃发展。
  加强高校政治生态环境建设,既要靠高校党员干部自觉行动,更要靠制度监督,要积极探索建设风清气正高校政治生态的长效机制。习总书记反复强调,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政治生态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与治理自然生态一样,要下大气力拔“烂树”、对症下药治“病树”、惩前治后正“歪树”。努力建立健全正确引导的教育机制,任人唯贤的用人机制,赏罚分明的激励机制,守纪律讲规矩的约束机制和落实两个责任的责任机制,使建设高校政治生态环境步入健康发展的常态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