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 《武汉铁路职院》
我的家乡 我来守卫
——铁院学子张锦玉战“疫”记

这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我国流行蔓延,来自四面八方的医护工作者支援武汉,打响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抗疫战。
张锦玉是医疗与护理学院的一名学生,疫情发生之前,她在医院实习,按照原计划,过完年就要回医院继续实习,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家乡武汉封城,成为了疫情最严重的地方。疫情初期在家里每天看新闻,看着确诊的人数一直上升,张锦玉心里很难受,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她也想像奋战在一线的前辈们学习,贡献出她的一份力量。看到协和江北医院紧急招聘志愿者的时候,张锦玉立刻投递了简历,刚开始家人担心害怕,但在她的坚持下,家人同意并支持她报名参与志愿者工作。
和张锦玉在一起工作的志愿者有32个,其中有医生也有护士,大家为了援汉抗疫从全国各地汇聚到协和江北医院,与医院领导、老师、同仁一起参加抗疫救治工作。病区就是战场,疫情就是命令。虽然没有身穿军装,但面对疫情,大家也都是战士。志愿者们被分配到了各个科室:ICU、呼吸内科、发热门诊等。张锦玉所在的科室是肾内科,随着定点医院被征用来救治新冠肺炎病人,协和江北医院透析室承担了全区大部分透析病人透析工作,面对一周要做2~3次透析维持生命的患者,面对人员密集随时可能交叉感染的高危场所,面对并不充足的防护装备,透析室的天使们采取和亲人分开,“自我隔离”的方式坚守临床一线。医院二楼是肾内科正常的透析病人,属于门诊,透析完了会有专门的社区人员接送回家,十二楼也是肾内科,但十二楼是肾内科的住院部,收发热、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透析病人,张锦玉就被分到了十二楼。在医院是要穿防护服的,进医院之前张锦玉只在电视上面看到过别人穿防护服的样子,等她自己真正的穿上了那套衣服,也更加体会到了其中艰辛。医院物资并不充裕,最开始去的时候每天只有一套防护服,张锦玉每天早上必须吃的饱饱的,因为穿上防护服的一整天,就不会喝水也不去上厕所,中午的饭下了班以后用微波炉热着吃,每次下班脸上都是口罩的压痕,红红的好久才能消。
之前在医院实习的时候有带教老师带着,所以不觉得有什么,等自己独立上班以后做什么操作都会很谨慎,怕自己会出错,每天一上班张锦玉就会给每个病房都消毒一遍,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血液透析是有专门的老师过来给病人做,科室其他的人主要负责做治疗。血透的病人经常要往医院跑,有的是一周一次,有的一周两三次,长的话一次六个小时,短的就是四个小时,根据病情需要来安排。做血透长期用的是内瘘,扎的次数多了,会有假性动脉瘤,就是病人的前臂会鼓起一个大大的包,到了后期是要切掉的,这也是一个风险。血透的病人饮食是有限制的,水分尤其限制,一不小心喝多了就心衰,危及生命。透析患者年限一长各种并发症也出来了,所以科室收的病人经常就是一来,病情严重,需要上氧气、心电监护、微量泵等。像这种病人每小时巡视一次,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如果有异常需要随时处理,上班期间张锦玉都格外小心谨慎,因为病人病情严重,并且又都是新冠疑似患者,所以更加需要遵照医嘱严格执行操作。
张锦玉在科室算年纪比较小的,所以有什么跑腿的活她都会主动揽下来,医院支助忙不过来的时候,她会推着轮椅送腿脚不方便的病人去做检查,有标本也会立即送去检验科,每次最开心的事就是看到病人核酸检测是阴性,给他们送通知单。每次看到病人出院了张锦玉也会很有成就感,这又是一次胜利!在医院当志愿者近两个月的时间没有回家,从小到大都在父母的身边待着,这也是第一次这么久没有回家去,张锦玉十分想念父母,“我知道他们也会很担心我,但是我觉得我们现在最应该做的是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不断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
张锦玉的志愿者工作即将结束,在这艰险的两个月时间里,与大家风雨同舟、共克时艰。这段难忘的经历也必将是她人生中大写的一页,让初涉人世的她意志得到了磨炼、学识得到了长进、心灵得到了净化。张锦玉也将永远不忘初心、朝着自己心中的理想脚踏实地地前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新时代青年,为祖国做出自己毕生的贡献!
现在武汉到处樱花烂漫,人们开始有序地观赏樱花,地铁也开始运行,街道也开始变得热闹,胡同里的早餐铺子和市中心的霓虹闪烁,会开始一如往常……有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战胜不了的敌人!武汉也将很快浴火重生!(张锦玉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