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发起,多个学科的百位中国学者自发以民间身份在国际知名期刊《外交学人》( Diplomat)上刊发《致美国社会的一封信》,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呼吁全球团结合作。公开信发出之后引发热烈反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也转发了该封公开信。连日来,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伊朗等全球11国12位外国政要名流,分别以视频、文字、签名信等多种方式,实名响应“百名中国学者全球抗疫公开信”。
我校“一带一路”天津战略研究院院长冯雷鸣教授作为百名学者之一积极发声,彰显了天外人的使命与担当。冯雷鸣认为,病毒没有国界,团结合作势在必行,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尊重科学,珍惜生命,只有所有国家团结起来,加强抗疫等领域合作,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关系,才能最终战胜疫情。作为智库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坚定中国发展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持续发声,正确引导舆论,主动向世界讲述中国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
自疫情发生以来,冯雷鸣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充分发挥智库专家作用,服务于复工复产和社会经济发展。4月9日,《天津日报》邀请冯雷鸣作为专家点评天津重点招商项目“云签约”,称他的评价“令人眼前一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冯雷鸣介绍,联合国贸发会议3月26日发布的《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提出,受疫情影响,2020年至2021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将大幅下降30%至40%,国际引资竞争进一步加剧。他表示,此次天津集中签约外资投资项目28个,签约投资额达21.61亿美元,涉及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融资租赁等领域,这在当前的形势下更加难能可贵。
在冯雷鸣看来,此次签约活动取得的丰硕成果,充分说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发展趋势没有变,中国超大市场规模的强大磁吸力没有变,在产业配套、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综合竞争优势没有变。“无论是外商还是国内投资者,对于长期在华投资有信心、在天津投资有信心。”他说,“2019年天津的投资增速在全国名列前茅,此次近千亿的协议投资,将为未来天津经济企稳、进入良性循环奠定坚实基础,也能增强企业在津发展的信心。”
冯雷鸣认为,国内外客商踊跃投资天津,还得益于天津营商环境的持续改善。他举例说,近年来,天津秉持“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制定出台了“津八条”、“海河英才”行动计划、“民营经济19条”和《天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一系列举措,为企业提供贴心暖心、细致周到的服务。此外,京津冀协同发展、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机遇叠加及港口优势,也将助力天津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此外,冯雷鸣教授还相继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合作刊发《深刻在疫情防控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光明网合作刊发《疫情防控-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面临的一次大考、一堂大课》;在北方网刊发《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等文章,以高屋建瓴的观点和丰富详实的论述,深入思考疫情中如何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进一步坚定了全民团结奋战,打赢这场防控疫情的阻击战的坚定信心!
作为“一带一路”天津战略研究院负责人,近年来,冯雷鸣带领研究院以调查硏究为主要手段,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研究报告、领导批示、学术论坛等为主要产出形式,努力服务天津市国际化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区建设等重大国家与区域战略。先后承担了《发挥自贸区(港)先行先试优势深化我市“一带一路”合作研究》一批重点研究课题,撰写了《关于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的建议》等多篇研究报告,获得多位市领导肯定性批示,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决策,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研究院先后入选天津市高校智库,CTTI来源智库,获得一批智库成果奖励。
风劲帆满正当时,砥砺奋进图新志。我校将继续围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结合天津发展重大需求,发挥外语类学科的思想库、智囊团和人才库作用,进一步提升咨政服务能力,培育打造高端智库平台,为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做出天外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