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山东财经大学 - 《山东财经大学报》

端 午 杂 思

作者:□法学院○苟佳丽    
2024-06-20     浏览(47)     (0)

端午节已过去一周,传统节日的浪漫与人文精神一直贯穿古今。端午节源于中国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是纪念屈原、伍子胥和曹娥三位先贤的传统节日,通过端午节避瘟保健和包粽子、挂艾草等习俗传递美好情感与希冀。今年端午节与高考完美邂逅,愿诸君安康。


端午节已过去一周了。作为起源最早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承载着经年流传的典故,对中国人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尽管幼时端午节于我只是三天的小长假和香甜的粽子,但伴随着成长,我意识到它的意义与追忆先贤不可分割。至于先贤何人,众说纷纭。包括伍子胥说,曹娥说,当然影响最广最深的,必然是纪念屈原说。三者 生 活 年 代 不 同,事 迹 不 同 ,但 透 过他们,我们得以一窥中华民族对精神丰碑持久的向往。忠诚、奉献、爱国,尽管带着英雄史诗落幕般的遗憾,但中国的脊梁就是靠这无数的英贤支撑至今。

事实上,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且古人认为,农历五月五日属恶月恶日,需要避瘟保健。随着历代的演变,才出现了划龙舟、包粽子、挂艾草等习俗。

中国人的关怀是朴实的,我们如今说“端午安康”。“安康”二字,初觉平淡,没有一举夺魁的豪气,没有步步高升的野心,可历尽千帆方知,其实安康最为难得。奔波的人生旅程中,始终有那么一句祝福,不求你功成名就,但愿你平安健康,这难道不比任何话语更令人感到温暖?

无论是避瘟保健还是追念先贤,中国人如此的文化浪漫与人文精神一直贯穿古今。传统节日之所以动人,能抚平连日的辛苦,让人提前几天几周便翘首以盼,不仅仅是它带来的假期,更在于它传递的美好情感与希冀。每每回想节日的团圆时刻,便无比赞同汪曾祺先生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世间的一切都蒙上了幸福的滤镜。近年来,网络上一直有强烈激进的反洋节论调。事实上,无论洋节如何标新立异,新奇夺目,它永远无法触摸到深融于国人血脉中的独特情怀,更无法带给我们最长久深沉的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端午刚好与高考完美邂逅。冥冥天意,说不清是高考的热情为端午增添一抹热烈,还是 端 午 的 祈 愿 为 高 考 赋 予 无 尽 的 期盼。无论结果如何,在这个特别的日子,惟愿天下诸君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