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中国农大扎根河北曲周45年服务乡村振兴掠影(6)

科技小院 再立新功

2019-03-30     浏览(141)     (0)

曲周实验站开展“二次创业”,建立高产高效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研究基地,开展土壤作物综合管理理论和技术体系研究,并依托示范推广网络开展技术示范推广。同时,研究生在田间为农民现场讲解,田间学校也是科技小院师生服务农村老百姓的主要形式之一。










  进入新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农业需求与日益短缺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不断增长。曲周实验站所在的华北地区面临的同时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的形势更加艰巨。如何走出一条既高产、又高效的道路,成为农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着眼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追求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目标,学校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中心张福锁教授团队,在国家“985工程”农业资源与高效利用平台等项目和曲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在曲周开始了“二次创业”。
  2006年,曲周县无偿提供300亩土地,校地联合建立了高产高效现代农业发展道路研究基地,大批教师和研究生入住实验站,围绕农业可持续发展开展研究和攻关,建立了以土壤-作物体系综合管理为核心的高产高效理论和技术体系,为农业高产高效发展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土壤作物综合管理理论和技术体系,并在进行理论创新和技术研究的基础上,依托覆盖全国的示范推广网络,开展高产高效技术的大面积示范推广。
  ◎首批进驻“科技小院”的研究生曹国鑫(右)、雷友(中)在田间为农民吕增银现场讲解。
  ◎首个“科技小院”——曲周白寨“科技小院”的墙上书写着中国农业大学校训。
  ◎研究生黄成东在科技服务小车上传播农业科技,科技服务小车、科技长廊是农大师生的“发明”。
  ◎田间学校也是“科技小院”师生报务农村老百姓的主要形式之一。
  ◎曲周司寨,一场简朴而隆重的开题报告会。在农村开题、研究田间问题是科技小院研究生的特色。
  ◎当选“曲周十大杰出青年”的范李庄“三八科技小院”研究生周珊教农民看玉米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