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河南工业大学 - 《河南工业大学报》

工大札记

作者:□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扶新琪    
2025-06-15     浏览(20)     (0)

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郑州工业大学的生活片段,包括春晨、夏日、深秋和初雪等季节,以及毕业前的离校场景,展现了对校园的深深留恋和对青春的怀念。

每个校园都活着两种时间:钟表摆动的刻度与少年心底疯长的年轮。

———题记

风会记得梧桐的絮语, 云会记得莲湖的涟漪, 而我会记得那些在工大的碎影与长河。

春晨的莲花街总带着些朦胧的水汽, 像是把实验室的蒸馏瓶打翻在梧桐道上。 我有时会抱着书坐在莲湖前的台阶上, 看晨雾从莲湖的荷叶间漫上来,给校训石镀上一层柔光。 有位总穿藏青色中山装的老先生偶尔路过,手里攥着磨旧的牛皮本, 边走边用红笔圈画,书页间夹着的银杏叶标本,在脚步间漏下细碎的金。

记忆最深的是那个惊蛰后的清晨,我在凉亭遇见背《楚辞》的姑娘。 她的声音混着花香飘过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惊飞了槐树上的麻雀。 露水从新抽的嫩芽上滚落, 在她笔记本上洇开浅色的痕……远处传来上课铃的清响,我才惊觉晨雾已散,图书馆玻璃幕墙上映着无数个捧着书本奔跑的身影,像极了春天里破土的麦苗,在晨光里涌动着生机。

夏日的楼间走廊是天然的乐谱,蝉声在廊柱间不停,撞碎在穿堂风里。我总在午后躲在这里背书, 看阳光透过爬满紫藤的花架, 在地面织成晃动的格子, 偶尔有片紫藤花瓣落在笔记本上,成了别致的书签。 待到夜晚八九点钟,隔壁教室会传来吉他声,跑调的《童年》混着远处的蝉鸣,竟让人觉得似在夏夜时候,原来有些时光,有群少年,总会高谈阔论地讲:下酒之物、月光、美景、故乡、思念、梦想。

暴雨总爱在傍晚突袭, 有次躲在学院楼下的门廊, 看雨帘中的莲花池翻起银白的浪。 穿堂风卷着雨丝打在脸上,细细地听着,淅淅沥沥,滴滴答答……雨声渐歇时, 校园里浮动着泥土的腥甜,路灯次第亮起,照着两个踩着水洼奔跑的身影,溅起的水花里,倒映着漫天的霞光。

深秋的嵩山路校区是幅流动的油画,梧桐叶在暮色里旋成金色的蝶,落在“郑州粮食学院”的旧校牌上。 我有时坐在老礼堂前的台阶上, 看夕阳把楼房的尖顶染成蜜色, 归巢的鸽子掠过瓦当,惊起几片陈年的霜。 或许还会意识到经年的自己在此时散步, 驼色风衣的口袋里装着核桃, 走几步便停下来,用鞋底碾着铺路的鹅卵石,仿佛在辨认一次次踏过的脚印。

初雪总在考研教室的暖气最足时造访, 窗玻璃上的雾气模糊了窗外的世界,却清晰了室内的温度。 我常对着玻璃窗哈气,画歪扭的雪人,看隔壁桌的女生把保温杯焐在手心, 睫毛上凝着从走廊带来的雪花。 有次翻到夹在教材里的银杏书签, 忽然想起秋天在树下捡叶子的情景———我把金黄的扇形叶夹在书里,说要寄给远方的朋友,后来书忘了寄, 叶子却成了时光的标本,留存着流年的记忆。

去年的那个雪夜, 我和朋友在树下堆雪人,用围巾给雪人系上中英文混杂 的 祝 福 ,雪粒落在校徽上, 轮廓在路灯下愈发清晰,像极了所 有人 初 遇 时的模样———青涩,却 带 着 对 未 来 的热望。 忽然有人哼起了歌, 不成调的旋律在雪夜里慢慢散开,惊飞了不知何时落下的鸦雀,让每个冻红的眼眶,有了温热的理由。

离校那天, 我又走过熟悉的路。 鸭子在春水里划出新波纹, 老礼堂的木楼梯仍在吱呀作响,图书馆前的台阶上,坐着捧着书本的女孩, 阳光穿过她的发梢,在地面投下晃动的光斑,像极了四年前的某个清晨。

路过宣传栏时, 毕业季的照片墙正在更新。 忽然看见的某张照片里,有个穿藏青色中山装的老先生正站在旧校牌前, 手里依旧攥着磨旧的牛皮本———原来有些传承不必用言语诉说,就像梧桐年年落叶,却把根须扎进这片土地,而我们终将带着工大的印记走向各自的远方。

这是工大, 是晨雾里的书声,是暴雨中的奔跑, 是雪夜里的歌谣,是所有关于青春的注脚。 许多年以后, 我们在某一天的人海中回望,定会看见,那些被梧桐叶剪碎的阳光, 那些被莲湖水洗亮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