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重庆邮电大学 - 《重庆邮电大学报》

如何应对“双十一”购物节买买买的诱惑

2023-10-31     浏览(106)     (0)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节活动已经开启,打折促销、跨店满减、限时秒杀、抢红包、发购物津贴、抽奖等一系列优惠方式接踵而至。作为大学生的你又忍不住想“剁手”了吗?一起来看看是哪些消费心理让同学们在“双十一”购物节不停买买买。

一、“双十一”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心理

是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指消费者心理发生的一切心理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消费行为,包括消费者观察商品、搜集商品信息、选择商品品牌、决策购买方式等。“双十一”购物期间,从众、攀比、冲动等消费心理常常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1.从众消费心理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受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趋向于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现象。大学生容易受到舍友和周围朋友的影响,想要获得他人对自己的认同感,往往在发生购买行为和消费冲动时倾向于与多数人保持一致,自觉或不自觉地模仿他人的购买行为,加入“双十一”购买大潮。

2.攀比消费心理

攀比心理是基于消费者对自己所处的阶层、身份以及地位的认同,从而参照所在的阶层人群而表现出来的消费行为,攀比心理更追求一种“你有我也要有”的心理。在大学这个小型社会中,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也会受到冲击,部分自制力不强的同学容易养成互相攀比的高消费习惯。

3.冲动消费心理

冲动消费多数是在外部环境的影响下产生的,是没有计划或者无意识地消费,在冲动消费心理的影响下,大学生容易受到促销活动、宣传广告等的影响,在不考虑自身实际需要的情况下,凭感性认知随意购物消费。

二、规范消费行为小贴士

了解了不同的消费心理,我们接着来聊聊如何预防这些“心理陷阱”,规范消费行为。

1.列购物清单,按需购买

同学们可以在“双十一”前列一个购物清单,有助于分辨哪些物品是当下真正需要的,也可根据清单更好评估自身购买力,规划好未来一段时间的支出,避免为了凑单去买没有必要的物品,出现大量囤积物品、买完就后悔、买完物品闲置等不理智购物现象,无形中增加不必要的支出。

2.识别优惠假象,科学消费

同学们在网购时要仔细辨别优惠假象,对比活动前后商品价格变化,了解用户评价,避免购买到以次充好、先涨后降的产品,在面对“双十一”铺天盖地的促销攻势时,不被漫天飞舞的虚假信息所迷惑,真正获得实惠。

3.均衡物质与精神消费

大学生群体合理的网络购物消费不但要满足物质消费需求,更要注重物质与精神上的追求相统—。物质消费能够满足的只是人基本的生存需求,与其频繁购买物质型商品,不如更多地投资自我。在“双十一”购物节中,多数书籍、技能网课型的商品也有优惠,同学们可以更加注重文化教育类消费,避免过于享受物质消费而忽视了精神消费。

(心理发展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