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外国语大学 - 《四川外国语大学报》
新时代外语院校人才培养高层论坛举行
校友在庆典签名墙上签名
10月24日下午,四川外国语大学七十周年校庆分论坛——新时代外语院校人才培养高层论坛举行。我校副校长祝朝伟以及来自全国二十所高校的教务处、院系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教务处副处长王伟主持。
祝朝伟代表学校党政对各位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本次“新时代”论坛新在政策、经济、教育、科技、新文科背景五个方面,不仅是为庆祝四川外国语大学建校70周年,也是为在新时代背景下共同探讨如何化危为机、因势利变,更好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时代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路径、新方法和新模式。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李莉文介绍了北外“双语培养”、“外语+非外语”、“双语+非外语”三种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北外在课程思政上的探索。
上海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姜智彬指出,让专业课程和思政同向同行,是新时代教育行业的任务。上外提出了“多语种+”的概念,通过拓展国别区域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课程思政体系,达到了“多语种+”外语人才的培养成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务处处长杨晓辉以创新班为切入点,介绍了广外在新文科背景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
北京语言大学教务处处长王瑞烽介绍了北语新文科建设的基础——翻译本地化的技术实验班和语言学专业,以及在此基础上开设的一系列实验班,实行 “旋转门”、荣誉课程、导师制等培养机制。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教学科研处处长陈春华从新文科、学科融合、人才培养三个方面介绍了学科融合和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
天津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刘建喜表示天外正着力推动本科教育卓越计划暨新文科特色建设工程,坚持特色导向,实行“外语+”“+外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大连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处长张国强表示,大外正在积极推进一流课程建设,培育和建设五类省级和国家级的一流课程、推动校级特色和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立项、完善课程建设相关管理制度、创新课程管理机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务处处长曲鑫介绍了北二外依据国家需求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正在进行从单一语言工具教育到多元语言能力教育、从提升学生语言水平到构建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从传统教学方式到智慧教学模式、从培养复语复合型国际化介绍了人才到孵化服务国家战略特色人才的新型外国语大学的升级发展与转型。
外交学院教务处处长石毅介绍了外交学院在高端国际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上取得的卓越成效。
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张世红教授介绍了国际关系学院在公共外语教学上进行的改革。
西安外国语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李开宇介绍了西外在“双外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欣介绍了川大以专业内涵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一中心+五平台为目标开展的外语类专业建设。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彭静从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十大共性出发,分析了当前一流本科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重庆大学在“一带一路”倡议以及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开展一流专业建设的探索。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文旭阐述了学校在外语教育中的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云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刘树森介绍了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下的研究生人才培养。
四川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曹曦颖介绍了新文科建设对外语导师提出的五点新要求,并对此提出了四点建议。
西南财经大学经贸外语学院副院长张家瑞介绍了西南财经大学基于学术英语写作一对一辅导的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课程建设。
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李成坚分析了“双万计划”的推进、新文科的建设和“国标”“指南”的颁布要求的背景下,外语院校着力于外语专业建设的质量提升问题。
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冯智文从人工智能的定义和实例出发,阐述了人工智能对外语教育的影响。
我校教务处处长严功军介绍了四川外国语大学“外语+”分类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他表示,本次论坛借川外七十周年校庆的契机,将全国外语院校和外语学院的领导汇聚一堂。各位领导从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对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做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和交流,体现出“共同理念、多元路径、特色鲜明”的特征。本次论坛见证了“新时代”“新文科”背景下国内外语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成就,整合了从本科教育到研究生培养的诸多经验,凝聚了多方力量,对新时代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图/文 教务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