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思想领航。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与新时代背景相结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教学,进而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在的学理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整个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在这一重大变化之中,国家发展何去何从?如何通过党的建设,推动国家政治变革、社会变革和经济全面改革?如何在当前形势下通过改革发展寻求新的突破和突出成就?是党面临的重大考量和亟待解决的难题。但是,我们也看到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带领下,全党全国人民通过深化改革、勇于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推动中国不断变强的新思想和新举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终逐渐形成。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充分考虑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不断努力将其同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相融合,从而逐渐地、非常有效地解决了中国发展中的诸多重大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各个重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新时代,要想保证高校思政课跟上新时代的发展必须要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通透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以科学的思想理论引领说服学生,用实践真理的内在力量引导学生。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内在之需。首先,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教书育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教材中,在课堂上反复宣讲,使其进入学生的脑海中。在2019年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传达了党和国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高度重视,更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后续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思政课必须要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开展好,思政课上必须要充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学生的灵魂,培育出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充满“四个自信”的、满足新时代建设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其次,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实现。当前,国家需要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培养新时代人才,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高校就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才的最主要的场所。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就如何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提出了9个方面的具体要求。高校思政课必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讲好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这是高校思政课的使命担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必须要把最新的思想,真正、全面融入到高校思政课中,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更好地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最后,引导大学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灌输。习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尤其大学生更是主力军,如果在这个最接近、最关键的时期他们缺少了坚定的理想信念,怎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因此,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一项教育任务,而完成这项任务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只有在思政课上结合新思想,切实增强大学生的四个自信、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在大学生心里牢牢树起理想和信念这杆红色旗帜,他们才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现路径
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与时俱进,真切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上好课、讲好课。首先,要政治认同。思政课教师要认真领会党和国家的政治意识、政治理论和制度等,并且要高度认同,最终形成政治上的认同感。其次,要终身学习。思政课教师应该坚持终身学习,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思想,与时俱进,有了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讲活思政课堂,才能让大学生信服,才能更好地去传播新时代的新思想。最后,要加强师德建设。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活动,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比如:要熟悉并时刻牢记相关的师德规范,平常要自律自省,杜绝违反师德的言行,工作中爱岗敬业、以身作则、无私奉献,通过自身的言行去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去影响学生的未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养的教师,必须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到学懂、弄通,坚持立德树人,通过自己坚定的政治信念去感染大学生、引导大学生、影响大学生,在“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为谁培养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上始终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通过身体力行培育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融入新时代新思想,大学生才能听好课、爱上课。首先,在教材方面,大胆充分利用丰富多样的社会信息资源,拓展教材知识,及时整理党和国家最新的大政方针、政治理论以及体现时代发展、国家进步的热点内容,同时选取一些经典的马列著作、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的著作等,充实到教材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体现系统性、广泛性,还要关注问题的多维性,教授大学生具有综合性的教学内容。比如:增加一些生活或网络中出现的热点新闻,引导大学生能够通过发散思维去思考,通过多种途径分析新闻,最后认清事件或问题的本质,在思考和分析中慢慢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后,在教学方法方面,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参观教学、采访座谈等,通过多种方式把新时代新思想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融合起来。
第三,将课堂教学与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效果,高校才能育好人、培养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还要融入社会,将理论真正用于指导实践,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开展学科内的各类相关实践活动,做到课内外活动一体化,让大学生自我参与、亲自动手,从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实现立德树人。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遗迹、考察重大历史事件发源地,或者寻访红色革命以及改革开放40周年的见证者和亲历者等。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政府服务机构,了解目前政府的办事理念、办事流程等,从中感受政府对群众的服务态度。还可以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感受祖国的博大精深、日新月异。可以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考察、采访等活动,也可以在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的时候,开展相关的主题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把课堂之内与课堂之外有效结合起来,进而实现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传播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是宣传最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场所,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主阵地。因此,必须要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多种方式使高校大学生充分领悟这一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