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湘潭大学 - 《湘潭大学报》

环境友好与资源高效利用化工新技术
协同创新中心接受现场考察

2015-07-10     浏览(56)     (0)

省教育厅考察我校牵头的“环境友好与资源高效利用化工新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专家组认为中心建设运行良好,已达到立项认定条件,并提出建议,以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等进一步推动中心的凝练和发展。





  本报讯 (记者 刘建湘)7月6日下午,省教育厅“2011协同创新中心”现场考察组一行4人对我校牵头的 “环境友好与资源高效利用化工新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进行现场考察。专家组组长、中南大学吴厚平教授,专家组成员谭支良教授、黄明球教授,校党委书记章兢,校长黄云清,中心牵头人、原校长罗和安,省环境科学院副院长向仁军、湖北沙隆达公司总工程师薛光才、湖南师范大学伏再辉教授等出席考察汇报会和意见反馈会。汇报会由副校级督导员张海良主持。
  章兢在致辞中指出,我校对协同创新工作高度重视,“毛泽东思想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法治湖南建设与区域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先后成为第一批和第二批认定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环境友好与资源高效利用化工新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我校理工科中第一个推荐参加第三批省级认定的中心,在前期的培育组建中,取得了显著成绩。章兢希望中心围绕国家重大急需、制度先进性、重大任务凝炼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希望专家们给予指导帮助,通过中心的示范引领,推进学校的内涵发展,更好地服务湖南经济社会发展。
  罗和安从背景与意义、组织与建设、基础与保障、目标与计划等方面汇报了中心的基本情况。我校发起汇集了化工过程模拟与强化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工业性试验基地等国家级实验平台,协同省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省内外大型化工企业共同组建了 “环境友好与资源高效利用化工新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心在培育与发展过程中,各协同单位深入合作,在石油化工产业技术提升和新技术开发、环境保护防治与污染控制、精细化学品新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合作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承担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34项,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 “清水塘工业区入江废水重金属减排和综合整治技术”通过验收并取得标志性成果,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2项,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励20项,为全面提升我省化工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我省“四化两型”社会建设,以及化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材料、考察现场、质询答辩,专家组一致认为:中心建设运行的总体情况与实施方案的内容相符;中心的环境与基础条件(基本用房、仪器设备、重大装备、图书资料等设施设备)能满足中心运行的需要;建设运行情况良好;人员到位情况良好,并已开展了实质性的工作;各协同单位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按照强强联合与优势互补的协同原则,在五个创新平台和任务方面开展了实质性的协同。
  专家组认为,中心已达到立项认定的条件,并就进一步凝练中心的研究方向,更加体现中心的特色;加大中心成员单位之间的战略协同,加大任务谋划,落实重大任务;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校内外人才队伍的汇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等提出了建议。
  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人事处、科技处、化工学院、化学学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和中心骨干成员参加了考察汇报会和意见反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