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校报》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挑战杯获奖信息(2002-2012)

2012-04-07     浏览(275)     (0)

这篇文章介绍了作者参赛作品、作品名称、作品获奖情况等信息。共有九个小组参赛了第十四届北大社会学系中国社会调查奖获奖论文集的比赛,共获奖了93次,其中一等奖占了72%。各个作者在文中展示了自己研究成果。


参赛届数 作者年级、姓名 作品名称 作品获奖情况
第十届99本田耕、周晖《职工群体分层与认同差异———对沈阳市两企业改制后职工内部群体的相互认同的经验研究》北京大学二等奖
第十届99本尚丹、黄倩《无“网”不胜———私营企业家的成长探析》北京大学二等奖
第十届99本高洪山、张琳《风险规避与资源赋予———一所打工子弟小学生存空间扩展的策略分析》北京大学二等奖
第十一届01本傅勇江、刘)婷《民营企业主入党意愿调查报告》北京大学二等奖
第十一届00本章邵增《宗教内在化过程模式之探索———以基督教北京诸教堂之信徒为例》北京大学三等奖
第十一届01博孙龙《程序运作、政治动员与选举竞争性———吉林省5县40个村第五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的调查分析与思考》北京大学三等奖
第十二届01本方辉《农村电网改造和农民行为偏好的变迁———恩施州的一项实证研究》北京大学一等奖第十二届01本陈超、曹理达《变革社会中的家族:吸纳与避让———通过民主选举对山西D县Z村家族变迁的一项调查》北京大学一等奖
第十三届02本李丁《过程背后的结构———透过一个征地案例看农村基层社会结构及其发展》北京大学一等奖
第十三届02本沈旭、张帆《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体系的新动向———后现代语境下的大学校园亚文化》北京大学一等奖
第十三届02本孙铭微、孙丁丁、廖衍、杨韬《需求的诠释———北京餐饮业女性农民工需求满足的理解方法论诠释》北京大学二等奖
第十四届03本姚建文、王路璐、陈怡平《一个超级村庄的“分家”———以华北D市郊区K村为例》北京大学一等奖
第十四届03本纪莺莺、凌鹏、张秋实《制度体验与白领想象———一项关于社会分层的探索性研究》北京大学一等奖
第十四届03本宋倩《权宜型求生者———现阶段中西部地区乡镇政权的职能困境与应对》北京大学二等奖第十五届04本郭琦《赚钱就是最好的保障———在京“小老板”社会保障意识初探》北京大学一等奖
第十五届04本杨敏《新生代农民工的通婚圈及择偶观研究———以海淀区六郎庄流动人口聚居区为例》北京大学三等奖
第十五届04本范譞《初探和谐邻里关系的重构》北京大学三等奖
第十五届04本尹浩灿《论文化的适应的影响因素———以来华韩国留学生为对象》北京大学鼓励奖
第十六届05本刘爽《部分群体资格:高校学生入党经历研究》北京大学特等奖
第十六届05本房瑶、鲍程亮《压力、资源与行动———阜新市下岗矿工生存策略研究》北京大学一等奖
第十七届06本秦长运《连带团体:“双重缺失”下乡村公共产品的提供———基于华北西村修路事件的分析》北京大学特等奖
第十七届06本陈慧萍《交叉分层:对一个长三角社区工厂劳资关系的尝试性解读》北京大学特等奖
第十七届06本李炜《奥运志愿者与公民意识———北京市部分大学生样本的结果报告》北京大学二等奖第十七届06本郝欣欣《沉默背后的武器———以H省T市农民工群体为例》北京大学三等奖
第十八届07本洪沁川、周燕华《变革中的传统网络:市场化与新社会空间的生成———以北京黑车司机为个案的社会调查研究》北京大学特等奖
第十八届07本徐仙萍《常住型访民的生活———基于群体动力的研究》北京大学特等奖
第十八届07本林芳芳、熊锦、贺超《同在蓝天下:城市流动人口对子女的教育期望研究———基于北京、宁波等地的田野调查》北京大学特等奖第十八届06本陈慧萍《“集体气候”视角下的志愿者认同———对一个公益基金志愿项目的个案研究》北京大学特等奖
第十八届07本刘静东《集体经济何以为“公”?———对L村“集体经济”的尝试性解读》北京大学三等奖第十八届07本强子珊、雷凯萌、谢琳璐《打工婚姻与中西部农村的非农化》北京大学三等奖
第十九届08本李蓝天、李翃《同样的抗争不同的结局———对L纺织厂两次群体性抗争的分析》北京大学特等奖
第十九届08本翟宇航、宋岳《制度模糊中的法外生存———基于小产权社区的信任研究》北京大学特等奖第十九届07本张好雨、刘锐、张勇军《徘徊在城乡边缘的“候鸟”:危机语境下返乡农民工去留困境的解读》北京大学特等奖第十九届07本徐仙萍《村落纠纷解决中的作用机制》北京大学一等奖
第十九届08本蒋拓《“农民上楼”的社会后效》北京大学三等奖第十九届08本齐群《整体性的生活》北京大学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