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四川音乐学院 - 《四川音乐学院报》

以思政引领艺术 以艺术创新思政

2024-04-01     浏览(10)     (0)

5年来,我们锚定目标勇毅前行

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 2019年底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式成立。5年来,学校党委行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重点课程,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重点学科,把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重点学院,纳入学校发展规划,进行重点建设。

善用“大思政课”推进“三全育人”

学校党委书记、院长亲自主抓,分管校领导挂帅指导。在马院成立初期由校党委副书记兼任院长,直接领导和支持马院建设。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校领导每学期为学生讲授思政课。学校形成党委领导、行政负责的领导机制,建立了宣传部牵头、马院实施、教务处等职能部门配合、各教学院系全面参与的工作机制,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艺术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形成了教师人人讲思政、课程门门重育人的“大思政课”新局面。

制度建设不断完善

学校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社会实践课创新计划”实施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项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把思政教育纳入全校总体工作中,落实到教学管理、教学培养和教学评价中,成为领导和指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实践遵循。

5年来,我们栉风沐笃行不

上好思政课,“走新”更“走心”

马克思主义学院结合新时代新形势的发展和需求,注重教学手段、方式、方法的创新,切实提高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主干课中同步开设实践课,理论教学中教师把道理学理哲理讲深讲透讲活,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真做真懂真信。充分运用VR党史馆及教学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沉浸式教学,通过情景模拟、历史再现、角色体验、现场教学、学生表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思政课程的“体验式”“可视化”。通过雨课堂、全景教室、智慧教室和融创教室等硬件软件资源,引导学生开展交互式、翻转式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提高思政课的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

艺术服务社会,涵养挺膺担当“精气神”

学校充分发挥艺术优势资源和专业能力,积极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区域文化发展,为推进新时代文化强省、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大运会期间,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坚强领导,有序组织开展了大运会志愿者选拔、培训、备勤、上岗等一系列工作。由流行音乐学院、戏剧学院、国际演艺学院、声乐歌剧学院、音乐教育学院的31名同学组成歌手演员团队,由管弦系、民乐系、流行音乐学院和声乐歌剧学院的50名同学组成打击乐团,173名同学组成的舞蹈演员团队,70名同学组成欢乐合唱团队,53名同学成为了大运会通用志愿者“小青椒”,助力大运会圆满成功举办。在迎接大运会期间,学校师生每天在城市音乐厅广场举办展演活动,从手风琴、萨克斯、双排键到民族管弦弹拨乐,从流行歌舞、爵士乐到藏羌彝专场,以饱满的热情,展现了川音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近年来,学校在艺术实践服务方面有很多成效和经验。比如,学校创建了“川小音”党建品牌和“音为有你”统战品牌,组织师生走进社会各领域、各地方,开展系列志愿服务和社会艺术实践活动;学校与成华区合作共建了社区美育中心,发挥学校美育优势积极探索大众美育新路径,帮助成华区打造了“成华区教师合唱团”;学校师生关注地方文化,取材成都永陵博物馆“二十四伎乐”打造的《唐音蜀韵——永陵二十四伎乐寻美》课程,创作《三星遗梦》《塑骨》等作品,充分展现巴蜀文化艺术的魅力和风采。

5年来,我们守正创新奋楫争先

实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创新计划”实践教学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实践育人创新计划”以“行走的课堂”为形式,立足艺术特色、深挖育人要素,将“思政课+专业课”的实践教学延伸到乡镇村寨、文化遗址、红色基地、革命老区、街道社区,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融合,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城市治理等服务社会、服务地方相结合。从2020年10月至今,该项目已成功举办了6期,覆盖全校各专业院系。目前,已有700余名师生前往广元昭化区、甘孜九龙县、蓬溪红军第一村、川藏公路博物馆等校外实践基地开展专题思政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该项目已成为学校及马院的特色项目、亮点项目、品牌项目。

打造“音乐厅里的思政课”思政育人品牌

2021年,学校推出“音乐厅里的思政课”,以学生在思政实践教学活动中自主创作的艺术作品为主,将声乐、舞蹈、器乐、朗诵、戏剧等艺术专业元素充分融入思政课,从主题选择、内容编排到现场演出,凸显了川音特色,体现了艺术魅力。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和部分高校领导、专家现场“听课”,网络直播观看和回看逾10万人次。“音乐厅里的思政课”这一新颖的形式受到了高度赞誉,成为学校独具特色的思政教育品牌。同时,学校坚持艺术与思政的有机融合,把每一次展演都作为一堂“艺术+思政”的公开课,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师生音乐会、公开演出、展览展陈中,形成了一系列“专、精、深、美”的“音乐厅里的思政课”。

5年来,我们弦歌不辍履践致远

构建“1+1+N”创展演赛服务体系

1位核心指导教师,1个创展演赛团队,N个实现目标的若干机制,以此为体系在创展演赛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思政教师参与舞蹈学院“东方红”节目的排练、美术学院“红军在四川”主题美术作品创作、大型交响管乐作品《巨浪》的阐释等,从思政视角解析作品蕴含的伟大意义,挖掘艺术作品中的思政育人元素,达到了“如盐在水”“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构建四维立体实践育人体系

围绕实践育人目标和艺术专业特色,实现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双向融合,着力解决原有教学模式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价值塑造与能力培养不匹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适应的矛盾,构建有特色、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四维立体实践育人体系,打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色和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