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大学 - 《北京大学校报》

校史春秋

百年校志,继往为新

——《北京大学志》出版记

作者:校报记者  王璞  ■    
2022-01-05     浏览(563)     (0)

2021年12月2日,《北京大学志》主编王学珍 (左三)接受师生采访

《北京大学志》书影


近日,《北京大学志》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志》共四卷,设27章,250余万字,图版53页,收录150余幅图片,记述了自1898年北大创立,截至1997年12月北大百年校庆前夕的百年历史,鸿篇巨著,浩浩汤汤。百年风雨兼程的北大迎来了自己的校志。

“北京大学要有一部自己的校志”

20世纪70年代,中央大力支持各地编修省志、县志,多所高校纷纷开始整理校史,北京大学校史校志的编修就已经被提上日程。北大百年校庆之时,有返校的校友一方面感怀于北大百年以来的光辉历史,一边对北京大学没有一部完整的校史校志而遗憾。校志主编王学珍先生说:“那时我们就下定决心,北京大学要有一部自己的校志。”

1986年,北京大学“党史校史研究室”成立。时任党委书记王学珍兼任研究室主任,王效挺任副主任。在参与编写的主要成员张万仓教授口中,王学珍先生懂教育,也懂写文章,自1947年起在北大工作,对北大各方面事务都比较了解。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研究室先后编写出版了《北京大学史料(1898-1949)》《北京大学纪事(1898-1997)》《战斗的历程》等千万余字的史料,为编写校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90年代后期,王学珍着手组建校志编写队伍。

“主要是请一些老同志,请他们返聘来编写。这些人在北大工作过,对北大有感情,工作也方便。”在积极协调之下,许多离退休的干部和教师加入编写队伍中来。“负责过什么部分的工作,就写什么部分的内容。”主管研究生工作的汪太辅负责研究生教育部分;“科学研究”一章,由历史系原党委书记张万仓负责写作文科部分、北京大学原副校长于洸负责写作理科部分。除此之外,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图书馆等专门场馆还安排有学校相关单位人员负责撰写本单位志稿。这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历时十余年之久的工作能顺利完成,离不开这样一支分工明确、经验丰富、认真负责的高水平编写队伍的建设。

“很多材料在别的地方找不到的,我们都可以提供”

全书共分四卷、27章,在编写时并没有拟定死板的题目和提纲进行填充,而是由相关负责人认领专门任务,根据形成的文稿进行编辑。王学珍先生带着编写人员反复研读,使得章节划分更合理,力图做到全书全面、有序。

面对百年北大散落的浩如烟海的历史材料,编写的首要问题就是材料搜集。由于近现代史上时局变动频繁,众多材料分散各地。人物志、院系志等在材料搜集和核对上难度极大。编写人员辗转于各档案馆、资料室,还补充了大量的外文资料和散落各地的材料,“很多材料在别的地方找不到的,我们都可以提供”。

就科学研究中文科部分来看,张万仓教授终日伏案,将档案馆中的所有的材料进行整理,将报刊上涉及北京大学的报道一一摘出。

“我们都说五四时期北大学术很繁荣,繁荣到什么程度,我们是要说明的。”为了更好地展示北大的学术成果,张万仓教授从学术演讲到学术会议再到学术期刊,都一一搜集和整理,仅针对当时北大出版的图书就整理了三大部分,包括八九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北京大学丛书、8本新潮丛书和其他类别的41本丛书等几十本。

史料的丰富全面极大加强了校志的专业性和可信度。例如,过去的材料中,对北大农场建立后历史系所去人数,一直记述都是50多人,“我们不写50多人,我们就清清楚楚地写58人。”张万仓说。

“存真求实,叙而不议”

《北京大学志》的编修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遵循序书的基本体例。志要只讲事实不评论,不褒不贬,力图真实。

首先,在事件记述上要实事求是。很多东西别人都不写,但北大写。王学珍先生说:

“该不该记、要不要记,我们说要记。我们按照历史决议的思路把握历史的细节和走向,不回避问题,但要很有分寸地写、实事求是地写。”如燕京大学与北京大学的历史划分,编写人员坚持不能把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成就混为一谈,要说明关系,也要严谨分界。再如对北京大学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表述问题,编写人员字斟句酌,确定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其次,在材料选择上要进行严谨的考证和辨别。在核对1988年北京大学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文科)书目的奖项数目和名称的过程中,张万仓教授仅手写材料就密密麻麻记了十几页。从当时搜集到的材料来看,优秀教材特等奖共有5项,这一点没有争议,但优秀教材优秀奖究竟是10项还是11项?唐弢、严家炎编写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3)》究竟有没有获奖?

“当时各篇报道、资料,乃至北京大学教务自己的档案里记述都是不一样的。”经过进一步搜集和考证,张万仓教授梳理出:该书所获奖项是1988年秋教育部颁发的教材一等奖,而非1988年初春颁发的全国高校优秀教材奖,于是他郑重地在文稿中写下:北京大学共获优秀教材优秀奖10项。

由于志书的特点,这些推敲与辨伪的过程都不会被记述,但正是这些努力,成就了严谨求实的《北京大学志》。在评价《北京大学志》一书时,张万仓这样说道:“这是一部全面地、系统地、详实地、准确地记述北京大学历史的书”,每一字都重过千金。

《北京大学志》与新时代

北京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党和国家的命运休戚与共。作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民主科学思想的最初基地,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深刻影响着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进程。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志书要注意质量,能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北京大学志》作为一部全面、系统、真实地记载北京大学的发展历程的志书,在以往纷繁复杂的北大历史材料中整理出了清晰的理路,为后期北京大学校史及其他巨著的编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研究中国近现代政治史、思想史、文化史、科技史、教育史等提供了可靠的历史资料。

北京大学将始终与时代一道前行,在总结百年征程、弘扬传统和优秀学风中,继往开来,昂首迈向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