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四川民族学院 - 《四川民族学院报》

康巴地区饮食习惯略述

2021-01-10     浏览(549)     (0)

民以食为天,吃,在人类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延续生命不可或缺的行为。吃什么?怎么吃?很大程度上受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康巴地区的饮食习惯是康巴地区民众适应特殊自然环境的结果,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和浓郁的民族性。
  康巴地区地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过渡带上的横断山区,这里平均海拔较高,气候寒冷,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康巴地区藏族人民独特的饮食习惯。康巴地区自古以来就是西藏和内地联系必不可少的桥梁和纽带,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影响了康巴地区的饮食习惯。内在环境与外在交流促使康巴地区逐步形成了具有自己浓厚地方特色的藏民族饮食文化。
  康巴地区的饮食状况大致分为康东农区、康南农区、康北农区牧区等几个饮食文化圈,其饮食文化以藏族传统文化为主,同时兼容其他民族文化,包括汉、彝、羌等民族文化。
  主食类主包括青稞、小麦、玉米、豌豆、土豆等。青稞多伴以酥油、奶茶做成糌粑;面食主要有酸菜包子、酸菜面块、酥油包子、花馍馍、玉米馍馍、团结包子、锅圈子、酥油果子;洋芋坨坨;豌豆凉粉等。
   肉食类主要吃牛肉(牦牛为主,少部分黄牛)、羊肉(绵羊)、猪肉(藏香猪为主)等,其中著名的有风花干牦牛肉、坨坨肉、道孚臭猪肉、丹巴半干猪肉、丹巴香猪腿、丹巴猪膘、巴塘枇杷肉、磨西老腊肉、泸定岚安腊肉、泸定丸子等。森林地区有较丰富的野生动物,如免、鹿、獐、青羊、野猪及雉等;河流、湖泊沿岸有食鱼习惯,但是部分地区因风俗信仰不食用鱼、蛙;农区有食用家禽的习惯,主要以鸡、鸭为主。康巴地区受环境的影响,多各类肉干。
   蔬菜类主要有青菜制成的泡酸菜、干酸菜;各类野菜有春芽、蕨菜、水芹菜、野韭菜等;大渡河沿岸瓜果蔬菜较多,有芜菁、萝卜、莲花白等,其余地区因海拔高、气候寒冷,蔬菜较少。康巴地区的菌类多种多样,包括松茸、木耳、老人头菌(当地人叫大脚菌)、鸡油菌、鹅蛋菌、獐子菌、羊肚菌、牛肝菌等。
   因历史上的康巴地区交通不便、物资匮乏,零食种类稀少,较为著名的有油果子、青稞花花、奶渣等;历史上的康巴地区因为地理气候原因水果较少,除康定、泸定、丹巴等少部分地方产苹果、梨等水果外,其余地方多为野生水果如野山梨、野树莓、沙棘等。康巴地区的饮品以酥油茶、酸奶为主。
  糌粑、牛羊肉、酥油茶、奶渣构成了康巴地区传统的一日三餐。如今,随着经济的发展,受汉民族饮食习惯的影响,康巴地区民众的饮食习惯逐步改变。因农牧科技的进步、交通网络的建设、快捷物流运输的发展,康区有了许多外来食物,日常饮食上与成都平原地区趋同,米饭、各类生鲜水果、多样化的零食应有尽有。同时,也保留了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因为人们对于食物的偏好,一旦建立,不易改变,这个偏好根植于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传承。
  (康巴文化研究中心  干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