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实绩考核中的权重。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
四、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17.强化乡村规划引领。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等空间布局的统筹。对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村庄类型,分类推进乡村规划编制、产业发展、整治建设。全面完成“应编类”村庄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村庄建设边界划定。整合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
18.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选择3735个省级村点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因地制宜选择符合实际的改厕技术模式和厕所粪污收集处理利用模式,探索衣户自愿按标准改厕、政府验收合格后补助到户的奖补模式。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有序推进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违规搭挂整治。强化“万村码上通”平台运维管理和场景应用,落实落细“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19.因地制宜建设和美乡村。开展景村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和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打造赣东北、赣中、赣西南、赣南等4个“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先行区,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着力培育30个左右省级示范乡镇、300个以上省级特色精品示范村。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持续指导推动20个省级以上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按照“省级主建、市县主用”原则,构建“一网统管、一屏统览”的农业农村一体化数字平台。推进5G网络行政村覆盖和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
20,完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先行县建设,持续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300公里。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加强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全面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建设改造乡镇商贸中心、农贸市场150个。加快供销集配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
21.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县乡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全面推开优化县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改革。推进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推广应用基层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保障功能。加强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实施智慧医保“村村通”工程,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按规定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强化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监管。建设完善乡村全民健身设施,促进乡村体育事业发展。推进乡镇敬老院资源优化配置改革和“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打造100家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深化村级便民服务站建设。
22.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力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在80%以上、农药化肥利用率在42.5%以上。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一批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项目。开展“百村千树”乡村绿化美化建设,推进小微湿地、古树名木保护利用。持续推进“清河行动”专项整治。巩固提升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成果,推进赣江等“五河”干流禁捕退捕,健全完善长江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保护机制。积极探索农村生态资产价值评估及其结果应用,推动生态资源市场交易、一二三产融合利用。
23.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等机制,推进县城、重点镇、一般乡镇、中心村、基层村分层级发展,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全面改善乡镇环境,提升乡镇产业能级和服务功能。支持鹰潭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推进新余等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五、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24.深入推进抓竞建促乡村振兴。统筹推进村党组织星级评定和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排查整顿工作。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加强乡村振兴领域干部培训,
振兴实绩考核中的权重。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
四、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17.强化乡村规划引领。适应乡村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等空间布局的统筹。对照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村庄类型,分类推进乡村规划编制、产业发展、整治建设。全面完成“应编类”村庄规划编制,基本完成村庄建设边界划定。整合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
18.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选择3735个省级村点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因地制宜选择符合实际的改厕技术模式和厕所粪污收集处理利用模式,探索衣户自愿按标准改厕、政府验收合格后补助到户的奖补模式。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有序推进农村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三线”违规搭挂整治。强化“万村码上通”平台运维管理和场景应用,落实落细“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
19.因地制宜建设和美乡村。开展景村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和美乡村建设,因地制宜打造赣东北、赣中、赣西南、赣南等4个“四融一共”和美乡村先行区,结合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着力培育30个左右省级示范乡镇、300个以上省级特色精品示范村。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持续指导推动20个省级以上数字乡村试点县建设。按照“省级主建、市县主用”原则,构建“一网统管、一屏统览”的农业农村一体化数字平台。推进5G网络行政村覆盖和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升级改造。
20,完善农村生活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城乡供水一体化先行县建设,持续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300公里。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推动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加强农房建设质量安全管理,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全面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建设改造乡镇商贸中心、农贸市场150个。加快供销集配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
21.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县乡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全面推开优化县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改革。推进乡村医疗机构一体化,推广应用基层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提升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保障功能。加强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实施智慧医保“村村通”工程,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按规定纳入医保定点范围,
强化村级医疗卫生机构药品监管。建设完善乡村全民健身设施,促进乡村体育事业发展。推进乡镇敬老院资源优化配置改革和“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打造100家区域性中心敬老院。深化村级便民服务站建设。
22.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深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力争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在80%以上、农药化肥利用率在42.5%以上。加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施一批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项目。开展“百村千树”乡村绿化美化建设,推进小微湿地、古树名木保护利用。持续推进“清河行动”专项整治。巩固提升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成果,推进赣江等“五河”干流禁捕退捕,健全完善长江江豚等珍稀水生生物保护机制。积极探索农村生态资产价值评估及其结果应用,推动生态资源市场交易、一二三产融合利用。
23.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等机制,推进县城、重点镇、一般乡镇、中心村、基层村分层级发展,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全面改善乡镇环境,提升乡镇产业能级和服务功能。支持鹰潭打造国家城乡融合发展样板区,推进新余等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五、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24.深入推进抓竞建促乡村振兴。统筹推进村党组织星级评定和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排查整顿工作。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持续派强用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加强乡村振兴领域干部培训,